【明報專訊】本港今日最低氣溫驟降至攝氏7度,明日最低8度,相對濕度最低分別僅30%及35%,天文台預測未來數天仍然寒冷。港人要在又乾又凍下過除夕元旦,在抗疫的同時,更要注意保暖,室內出動加濕器、暖爐,有什麼要注意呢?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本報查詢時說,低溫環境更有利新冠病毒存活,除了保暖外,亦提醒市民要多飲水,因黏膜濕潤可幫助自然防禦系統正常運作,有利呼吸道黏膜上的絨毛攔截病毒微粒,以對抗病毒侵襲。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43座大廈住客、訪客或工作人員等須1月4日前強制檢測(附大廈名單)
![]() |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梁子超:溫度低於4度 新冠病毒存活以星期計算
被問新冠病毒會否在乾凍環境更易傳播,梁子超表示,雖然濕度對新冠病毒影響不明確,但當濕度高於80%,會減低飛沫蒸發成為氣溶膠,從而減少空氣傳播的風險;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較易存活,若氣溫低於4度以下,存活期以星期計算。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港大研究:新冠病毒22℃環境可存活14日 袁國勇籲:市民進入嚴密戒備狀態
室內用暖爐 宜放熱毛巾增濕度
梁子超提醒,若市民因天氣乾燥在室內使用加濕器,最好用煲過的水及注重器材清潔;如市民開暖爐,會令室內濕度進一步降低,他建議在室內放置熱的濕毛巾以增加濕度。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丨港設83個深喉唾液樣本收集點(附新增收集點名單及社區檢測中心地點)
孔繁毅:天氣寒冷長者易感染及誘發長期病 注意保暖
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則提醒,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在天氣寒冷時感染新冠病毒,更容易誘發長期病,提醒大家注意保暖。

(疫情第四波)
專題系列文章
- 䟴腳總比久坐好 促進血液循環減膝蓋不適 人搖未必福薄
- 【痛症】 肩夾擊綜合徵?非肩痛元兇 運動重塑肌腱促進康復
- 阿茲海默症非無藥可醫 清除腦內元凶「類澱粉蛋白」延緩退化
- 健身瘦身要攝取蛋白質 小心高蛋白產品陷阱 增肌不成反致肥傷肝腎
- 血壓愈高腎功能愈壞成惡性循環 腎衰竭不可逆 腎病患者飲食遵5原則
- 公共交通座椅扶手隱藏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防護方法你要知
- 40+港人 7人有1人膀胱過度活躍 致突然尿急或尿失禁
- 【超加工食物】化學工序多超加工可致肥胖或慢性病 營養師教你智選健康食品
- 脊柱側彎 青春期可迅速惡化 3D打印矯形腰架輕便透氣 增穿戴依從性
- 【精神健康】開學了!關注孩子情緒 童年正向經驗7元素 助緩解逆境負面影響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