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PM2.5超標30年 環團:香港西面最污濁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連吸一口新鮮空氣都難!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全球超過九成人正呼吸污染空氣。當中最陰毒的是PM2.5,這些微細的懸浮粒子,可經氣管、肺部進入人體,甚至走勻全身,並上達腦部,誘發不同疾病。

到底香港哪一區污染最嚴重?戴口罩能否自保?避走至偏遠的塔門能否倖免?踏入秋冬季,很多人喜歡行山郊遊,但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大啖呼吸,又會否得不償失?

上周二,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一項報告指,全球92%人口生活在PM2.5超過WHO標準的空氣污染地區。PM2.5,乃直徑小於2.5微米(μm)的微細懸浮粒子,可穿透口罩及人體內的過濾系統,直達心、肺等器官,危害健康,甚至可致命。該項報告估計,在2012年間有65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當中以中國最嚴重,超過100萬人。

2012年 逾百萬中國人死於空氣污染

常見的空氣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懸浮粒子、二氧化硫等等,懸浮粒子有分PM2.5、PM10,為什麼PM2.5被認為最陰毒、殺人於無形?

「粒子愈細,對人體的危害愈大,因它們小至可透過肺泡走入血管,深入人體不同地方。」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說,除了可影響心肺,更有研究認為,粒子可走到腦部,影響腦細胞,甚至跟認知障礙症有關。

極微細的PM2.5幾乎無孔不入,對健康造成多種影響,尤其對兒童、長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影響較大。歸納外國及本地研究、環境保護署及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受影響部分如下:

‧恐積聚腦部

除了可致腦血管中風,最近英國蘭開斯特大學一項研究,在人腦中發現不少「磁鐵礦」(Magnetite)微粒,估計PM2.5進入腦部後大量累積引致病變,造成認知障礙症、智力退化等問題,但結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呼吸道不適 哮喘惡化

會引致呼吸道不適、咳嗽或呼吸困難;令哮喘惡化,或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道問題

‧減弱肺功能

會令肺功能減弱,令肺病患者早逝

‧損害心血管

可損害心血管系統,令心臟病患者早逝

懸浮粒子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界定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多項研究顯示,因呼吸系統、心血管疾病入院,以及過早死亡的人數,與懸浮粒子的濃度之間有重要的關連。去年4月,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黃浙明博士發表一項本地研究結果,發現居住地的PM2.5濃度愈高,長者死亡率愈高。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增加10個單位(以每立方米內含量微克計)的PM2.5濃度,自然死亡便增加14%、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死亡增加22%、缺血性心臟疾病死亡增加42%、腦血管中風死亡增加24%。

吹西北風 污染特別嚴重

「香港西面地區,空氣污染普遍較嚴重,即新界西、九龍西區,如元朗、屯門、荃灣、葵涌等地。」龍子維說。

因無論車輛通勤、海運物流、基建發展項目,以及本地發電廠、內地發電廠等位置,均集中於西面,故整體而言污染問題比東面嚴重。他舉例指,深水埗交通繁忙,汽車污染問題較嚴重;葵涌因有貨櫃瑪頭,遠洋輪船多,輪船排放的污染問題嚴重。

除了本地污染,香港空氣質素亦同時受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發電廠排放等引起的區域性污染影響。尤其遇上颱風、冬季季候風等氣象因素,當香港吹西北風,便會將內地的污染物吹來香港,令空氣污染特別嚴重。

根據健康空氣行動資料,早前熱帶氣旋鮎魚逼近時,香港受下沉氣流影響,令各區的污染物濃度上升,各個空氣質素監測站曾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級數大部分超過6級(高至甚高水平)。而PM2.5數值以每小時計,超過或逼近每立方米70微克(μg),超過WHO標準近兩倍(24小時平均濃度上限為每立方米25微克)。

塔門臭氧濃度全港最高

當內地的地區污染物吹來香港,亦會令臭氧濃度升高(臭氧濃度可反映區域污染嚴重程度)。臭氧乃不同的污染物在陽光下產生化學作用形成的光化學煙霧,令能見度下降,令人呼吸困難、侷促、悶熱。這種區域性污染即使在郊區亦不能倖免,例如塔門人少、汽車少,但臭氧濃度亦很高。去年,健康空氣行動一項研究發現,塔門是全港臭氧平均濃度最高的地方,甚至是銅鑼灣的兩至三倍。塔門位處深圳下游,吹西北風時承受深圳、廣州排出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該機構呼籲,入塔門郊遊前,參考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如臭氧每小時的平均濃度超出100微克/立方米,可能需要避免高體能消耗的活動,甚至考慮取消行程。

「近20至30年,香港的空氣質素,從未達至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龍子維說。雖說近年有減排措施,PM2.5數值有緩慢下降的趨勢,但距離WHO標準依然很遠。

香港指標寬鬆 未達世衛標準

龍子維指出,香港採用的空氣質素指標過於寬鬆,才看似達標。WHO標準,以一年平均計,每一立方米的PM2.5上限為10微克,但香港用了WHO針對發展中國家較寬鬆的標準,上限35微克,高於世衛標準3.5倍,過分寬鬆,離WHO水平甚遠。他指出,WHO訂立的標準,乃為市民健康着想,收緊PM2.5濃度標準,有利市民健康。

■PM2.5乃懸浮粒子,懸浮粒子根據直徑,可分為PM10(稱為可吸入懸浮粒子,直徑小於10μm)、PM2.5(稱為微細懸浮粒子,直徑小於2.5μm)。

主要來源:車輛、輪船及發電廠排放等

「陰毒」原因:極微細,可穿透口罩及人體內的過濾系統,直達心肺

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衛生防護中心、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

■知多啲

AQHI高於6級 不宜行山

「市民對空氣污染影響的意識不足,未必會先留意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才決定是否到戶外運動,但這是很重要的信息。」龍子維說。

他指出,行山、做運動,都是為了促進心肺功能,但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進行戶外體力消耗活動,反而有損健康。雖然不能證實過去因行山誘發心臟病猝死的個案,到底是否跟空氣污染有直接關係,但他建議市民不宜在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7至8級的日子出發。

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將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以較易理解的方式表達,像颱風警告般,當空氣污染達至某一級別,便勸告高危人士不宜在鬧市中停留。

市民要自保,要多留意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即使不屬高危人士,都不宜在指數高的日子行山及參與其他戶外激烈運動。對於PM2.5,口罩雖然不太能阻隔,但亦有少許幫助。在室外的污染嚴重的日子,可關上窗戶隔離,減少對室內空氣質素的影響。

文:吳穎湘

編輯:屈曉彤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03/news/_03yd101.jpg(明報製圖);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