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本地個案再現,沙田瀝源邨出現群組感染,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數據顯示,本港截至上月底的新型冠狀病毒即時繁殖率已達1.86,是本港爆發疫情以來最高,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表示,本港正面對出現新一波疫情爆發風險,認為所有限聚及邊境措施暫時都不應再放寬,又建議為零售業、運輸業等從業員定期驗病毒,將全港每日病毒檢測量增至1萬個。
1名病者可傳1.86人
據港大公共衛生學院統計,截至5月26日,本港新型冠狀病毒本地個案的即時繁殖率已達1.86,代表1名染病者可將病毒傳染給1.86人,是1月底本港疫情爆發以來最高水平(見圖)。即時繁殖率是以患者發病時間計算,港大稱最新數字已包括昨日確診的4宗瀝源邨群組個案。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世衛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創立總監梁卓偉表示,近日本港出現本地群組,例如瀝源邨群組,令本地個案的即時繁殖率急增,他擔心本港可能出現第二波爆發,但仍要觀察瀝源邨群組是否擴散。梁又說,連同昨日新確診的4宗本地個案,瀝源邨(及貨倉)群組至今已有9人,有可能是由1人傳染給8人,不排除會有更多人確診,但不能確定瀝源邨已發生「超級傳播效應」,因群組當中部分人發病時間較早,包括嘉里貨倉有兩名員工(非居於瀝源邨)是在4月底發病,不排除群組發生了多代傳播。
政府一直主張防疫措施要「張弛有度」,本身是政府抗疫專家顧問的梁卓偉說,不能一次過放寬防疫措施,過去數月的疫情顯示,單靠市民戴口罩並不足夠,要配合社交疏離和檢測追蹤等措施,例如政府2月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病毒即時繁殖率被壓至低過1,但3月初公務員復工,即使市民仍維持戴口罩,病毒繁殖率隨即回升至接近1.5水平,之後政府再次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以及實施關閉酒吧等措施,病毒即時繁殖率再次回落。
稱不應再放寬措施 可復課
被問及近日病毒即時繁殖率再次突破1,是否因政府近日逐步放寬防疫措施,梁卓偉未正面回應,表示現時不宜再放寬限聚及口岸措施,但學生可按原定時間復課,不過要留意會否出現與學校有關的爆發。
梁卓偉說,港大早前的研究發現,冠狀病毒容易出現「超級傳播效應」,即由1人傳染給多人,SARS和MERS都有類似情况,而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本港亦出現酒吧群組、婚宴群組及佛堂群組等幾個大型群組,約八成本地傳播是由兩成患者引起。梁表示,難以找到誰是兩成容易傳播的患者,故應增加檢測量,建議將全港公私營每日病毒檢測量增至1萬個,尤其針對高風險群組,包括為零售業、運輸業從業員等定期檢驗病毒。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
- 照護食着重食物質地、營養吸收 吞嚥困難者慎吃黏稠軟滑食物 自製軟餐Tips
- 椎間盤突出常見腰頸椎 局部劇痛嚴重走路也困難 水中物理治療有效嗎?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前列腺增生】尿頻、夜尿、小便乏力 以為「屙慢少少」不理會 可招腎衰竭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淋巴水腫是慢性發炎 病情分4期 了解整合性淋巴退腫治療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DSE放榜】競爭+壓力 專家:長期內捲vs.躺平可致失眠抑鬱 「45度人生」折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