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分享此內容: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一眾治癌方案中,免疫治療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通過激活免疫系統來消滅腫瘤。當中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過繼T細胞療法、癌症疫苗,還有剛獲FDA批出,不限癌種、依據腫瘤生物標記「微衛星不穩定」(MSI)而用的藥物,都屬免疫治療。最新研究顯示,合適的第4期結直腸癌患者若運用新療法,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提升至48%,更勝化療患者的19%。

不少癌症患者都會問:我適合免疫治療嗎?
對抗癌症三大支柱,化療是「以毒攻毒」、標靶治療是「篤死穴」,免疫治療則是「重建軍隊」。

喚醒免疫大軍抗癌

免疫系統本來能識別和消滅不正常細胞,但癌細胞卻能躲避免疫細胞攻擊,令免疫系統「失靈」。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陳穎樂表示,免疫治療就是要喚醒體內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港大醫學院臨牀腫瘤學系臨牀教授吳偉棠補充,免疫治療之中,目前最常用的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吳偉棠(受訪者提供)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PD-1是T細胞(免疫細胞)上的檢查點蛋白,當它附在PD-L1(細胞上的蛋白質)時,T細胞便會停止攻擊。陳穎樂指,一些癌細胞含有大量PD-L1,當PD-1與PD-L1結合時,能阻礙T細胞辨認出癌細胞,從而躲過免疫系統攻擊。靶點PD-1或PD-L1的單株抗體可以阻斷這種結合,並增強針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陳穎樂(資料圖片)

先檢查相關癌症因子

臨牀常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embrolizumab、durvalumab、nivolumab等藥物,針對PD1/PD-L1靶點,讓免疫系統消滅或抑壓癌細胞。它們適用於多種癌症,如肺癌、黑色素瘤、腸癌、胃癌、食道癌、子宮內膜癌丶三陰性乳癌等。患者需先檢查癌症相關因子,如PD-L1,才決定是否適合用藥。一般而言,需每隔2至3星期注射藥物,每針費用約2萬至3萬元。雖然副作用較小,但仍有少於5%患者有腸炎、皮膚炎,亦曾有患者眼睛神經線出現問題致盲。

過繼性T細胞治療(adoptive T-cell therapy)

原理是將T細胞的受體用基因改造修改,令T細胞具監察腫瘤抗原的能力。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是過繼性T細胞治療的一種,可用於血癌、淋巴腫瘤。吳偉棠表示,據了解,目前本港未正式引入CAR-T療法在臨牀使用。

癌症疫苗

疫苗主要作用是刺激T細胞,辨識到帶有腫瘤抗原的癌細胞。做法是抽取病人血漿,分離出白血球後加入PAP抗原,在實驗室培植一段時間後再注射入患者身體。吳偉棠解釋,當自身免疫系統見到PAP抗原,正常細胞便會發揮作用,從而破壞癌細胞。暫時只有一款針對前列腺癌的疫苗sipuleucel-T,但因為製作程序繁複,香港並不普遍使用。

微衛星不穩定 新生物標記

而近期免疫治療最新發展,是腫瘤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被認定為可用於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記(biomarker)。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吳雲英解釋,新陳代謝過程中會複製DNA,但有時會出錯,譬如細胞在紫外線照射下,引起基因損傷;正常情况下,身體會修復這些錯誤,但當修復系統未能糾正錯誤時,會導致基因的微衛星序列長度改變,出現高微衛星不穩定(MSI-H),患癌風險就會增加。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吳雲英(李祖怡攝)

MSI-H在某幾類癌症特別常見。根據2017年JCO precision oncology的文獻,調查39種癌症,其中27種檢測到MSI,當中首5種MSI-H癌症依次為子宮癌(31.4%)、結腸癌(19.7%)、胃癌(19.1%)、直腸癌(5.7%)、腎上腺皮質癌(4.4%)。

基因轉變愈多 免疫系統愈易察覺

吳偉棠補充,腫瘤基本上是基因轉變下的壞細胞,而基因轉變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如果基因轉變愈多,被免疫系統監察到的機會就愈高,MSI是其中一個基因轉變可被T細胞辨別的生物標記。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是另一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記,具有高度腫瘤突變負荷量的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更佳。

過往用藥要對準腫瘤原發部位,現在是基於腫瘤生物標記對症下藥,吳雲英認為這是不定腫瘤類型(tumor-agnostic indication)的治療新選擇。


知多啲:醫生:非所有癌患須驗MSI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副作用——ASCO最新公布的研究顯示,第4期結直腸癌患者的pembrolizumab組和化療組,均曾出現腹瀉、疲勞、作嘔作悶和脫髮等副作用。(ipopba@iStockphoto)

剛於6月舉行的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公布一項有關MSI-H結直腸癌研究,比較化療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的療效。研究招募約300名MSI-H第4期結直腸癌、未接受任何治療方案的患者參與。結果顯示,pembrolizumab組別的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PFS)為48%,化療組別則為19%。副作用方面,pembrolizumab組和化療組分別有22%和66%出現第3級或以上不良反應(屬嚴重副作用),例如腹瀉、疲勞、作嘔作悶、脫髮等。

針對MSI-H大腸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2017年批准使用另一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nivolumab作治療。而基於最新臨牀研究數據,FDA亦批准pembrolizumab用於MSI-H及無法切除或轉移性大腸癌,作為一線治療。

大腸癌是香港癌症之首,2017年有5635宗新症。免疫治療是否優於其他癌症治療?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吳雲英強調,免疫治療只是癌症治療的其中一種,病人應先接受基因檢測,才決定治療方案。以第4期結直腸癌為例,針對不同生物標記,有不同藥物選擇(見圖一):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明報製圖)

大腸癌建議做MSI檢測

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建議,腸癌患者應接受MSI檢測。吳雲英表示,不論是早期或擴散性癌症患者,「是否具有MSI-H」是醫生選擇治療方案時所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但對於不同癌症,各種生物標記的重要程度都不同,因此並非所有癌症病人都需要做相關檢驗。

MSI檢測方法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C)

原理:檢測錯配修復基因的蛋白

需時:5至7天

費用:約5000、6000元

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原理:針對MSI上的標記分析

需時:5至7天

費用:約5000、6000元

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原理:檢驗一籃子基因,包括MSI基因

需時:4星期

費用:約2至4萬多元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