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檢測糞便細菌基因M3新技術 可偵測小至5毫米、沒滲血瘜肉 中大醫學院:及早識別大腸癌靈敏度94%與大腸鏡相若
【明報專訊】大腸癌為本港癌症第二大殺手!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稱,大便隱血測試無法偵測早期、未滲血大腸瘜肉,導致假陰性。中大醫學院經過逾10年,研發出全球首創技術,透過檢測糞便4種細菌基因(M3)以偵測大腸癌,靈敏度高達94%。該技術亦擴展至偵測瘜肉復發,可檢測小至芝麻綠豆般約5毫米、沒滲血的瘜肉。團隊指出,新技術有助精準找出患者,讓他們及早接受大腸癌治療,同時減少非必要入侵性治療,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腸癌 5 大高危因素 大便帶血勿混淆痔瘡 及早發現內視鏡可切除
鼎爺私房菜五周年盛宴 明報獨家買一送一優惠 限量50份 $1280 / 位 立即選購! |
中大醫學院研究:4特定細菌基因 M3檢測技術 可偵測早期大癌、小至5毫米瘜肉
中大醫學院自2009年起研究準確偵測大腸癌的糞便細菌基因,團隊利用宏基因大數據分析糞便中的細菌基因,並將健康人士的腸道細菌,與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患者的對比,識別出一組共4種特定細菌基因(M3),可用作大腸癌檢測。研究成果已於國際學術期刊Gut發表,並已就新技術申請專利。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團隊經過逾10年努力,研發出嶄新技術,既可偵測早期大腸癌,亦可預測瘜肉復發風險,令市民可透過調校飲食及生活習慣,降低復發風險。他對於該技術普及化持審慎樂觀態度,亦會與政府商討,研究納入大腸癌篩查計劃。
大便隱血測試難偵測早期、未滲血瘜肉
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稱,大便隱血測試無法偵測早期、未滲血大腸瘜肉,導致假陰性,M3檢測可補足這局限。她補充,團隊透過M3技術成功找到小至5毫米、大至30毫米瘜肉。
相關文章:小瘜肉7年可變大腸癌 照腸即切 先發制癌
新技術靈敏度94% 與大腸鏡相若
團隊分析超過1100人的糞便樣本,結果顯示,透過M3檢測技術識別出大腸癌患者的靈敏度達94%,即用該技術有94%機率可找到真正有大腸癌的患者,與大腸鏡相若;而同類屬非入侵性篩查工具「大便隱血測試」,在偵測早期大腸癌和瘜肉的靈敏度僅約50%及不足10%。
團隊進一步將技術擴展至偵測大腸瘜肉復發,跟進了200多名曾在5年內切除大腸瘜肉的患者,發現復發者糞便樣本的M3水平較沒有復發的高,結果證實該測試靈敏度達90%。團隊補充,上述4種細菌包括3種惡菌,可引致大腸癌及瘜肉復發;另一種為益菌,在健康者的腸道較多。
相關文章:【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暫未納入醫管局檢測項目 有測試套裝2至4小時有結果
衛生署回覆本報稱,署方成立了一個跨專業專責小組,就篩查方法等計劃內容提供意見,小組會繼續檢視本地及國際的癌症篩查建議及做法,有需要時調整計劃。
目前該技術未納入醫管局檢測項目,市民要到私營醫療市場測試。陳家亮表示,市民可透過家庭醫生評估,選擇所需檢測方式。
接受測試者可使用的測試套裝,在家中收集樣本,保存於恆溫中,將樣本送到實驗室做PCR(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測試,2至4小時有結果。正使用抗生素者應待療程完結後數周才測試。
- 【胃癌】胃部切除手術後易反胃、上吐下瀉 胃癌病人術後飲食調整四部曲
- 【乳癌】時刻關注乳房健康 預防乳癌由健康生活開始(衛生處方)
-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 【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 【前列腺癌】養和研究: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實時偵測腫瘤 9成患者嚴重副作用大減
- 【直腸癌】研究:免疫藥物療法治直腸癌 18患者全康復 或可避免手術 專家:需再驗證
- 【胃癌】晚期已擴散胃癌存活率低?治療增選擇:新型標靶藥物、免疫治療
- 【前列腺癌】BRCA基因突變是什麼?增前列腺癌胰臟癌風險 調查:八成患癌者不知
- 【乳癌】英國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高1倍 專家:進一步了解男性生育荷爾蒙角色
- 【儲備心率】運動強度愈高愈好?計算儲備心率 9個減低運動風險注意事項
- 【新冠疫苗】輝瑞:18至55歲接種第3劑BioNTech疫苗 可對抗Delta變種病毒抗體水平增5倍 接種2針後有效率平均每兩個月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