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大腸癌 5 大高危因素 大便帶血勿混淆痔瘡 及早發現內視鏡可切除

(明報資料圖片)
Marvel超級英雄片《黑豹》男主角卓威博士文(Chadwick Boseman)前日因腸癌逝世,終年43歲,據其經理人證實,卓威博士文在2016年確診第三期腸癌。究竟早期大腸癌的徵狀是什麼呢?若發現大便帶血,可以是痔瘡或肛裂,亦有機會是大腸癌的徵狀。前者與大便習慣有關,並受飲食習慣、病人情緒及運動習慣影響,例如有否吸收足夠纖維、飲水是否充足等。醫生提醒,日常要注意4個不當的如廁習慣外,還要對5個大腸癌高危因素提高警覺!。。。。。
4個不當如廁習慣增痔瘡出現機會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蕭永泰醫生提醒,不當的如廁習慣會增加痔瘡出現的機會,例如:
- 未有便意就勉強排便;
- 排便用力過度;
- 如廁太久;及
- 經常使用瀉藥或甘油泵等。
蕭醫生強調,倘若大便頻密程度有變,並且排便不清、大便不成型及混有變質血,可能是肛門受損變窄或瘜肉/腫瘤所致,都屬危險警號,應盡早求醫查明原因。
大腸癌新增個案 港男性排第二位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以新增個案計算,大腸癌是本地男性第二位最常見癌症。
大腸癌5大高危因素
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 年過50;
- 經常進食高脂肪及油膩食物(如紅肉及加工食品);
- 食得太飽;
- 煙酒過多;
- 缺乏運動等。
「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更應提早40歲後接受檢查,防患未然。」
上下腹持續劇痛、體重下降 及早求醫檢查
大腸癌的病徵除了上述的大便帶血及大便習慣有變,如排便更頻密、大便不成型外,病人亦可能會感到上下腹持續劇痛、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影響睡眠。如病徵持續反覆達兩周,宜立即求醫,安排內視鏡檢查,以作診斷。
如病人出現大腸癌病徵,可先行驗血,確認是否貧血或器官功能問題。功能問題一般關乎飲食習慣,若懷疑是結構性問題,宜透過內視鏡或超聲波檢查上腹器官,檢查是否有胃潰瘍、胃酸倒流或嚴重胃炎等問題。
及早發現大腸癌 內視鏡可切除
人體腸道全長近一米,右下腹大腸腫瘤雖然只佔兩、三成大腸癌個案,但一般很遲才發現。一旦出現流血、腸塞等情况,或為時已晚。如能及早發現,早期大腸癌大多可以內視鏡切除。如出現有關病徵,很可能已屆二至四期,屆時或需切除一整段腸道或增設造口。
有家族病史宜40歲起做內視鏡檢查
人到中年,切記有所警覺,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改善排便習慣。一般男士年過40,可考慮作身體檢查,50歲以後宜接受內視鏡檢查。如無或只有少量高風險瘜肉,經手術切除後隔5年再作檢查。如有家族病史,宜40歲後開始作內視鏡檢查。
如有憂慮,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恰當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