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癌症治療的關係,不少癌症患者都十分關注。坊間亦流傳不少癌症病人的進食資訊,相關的「戒口」清單包括雞肉、海鮮、糖、加工食物等,近年生素食主義(raw veganism)亦盛行,癌症患者會以蔬果汁和沙律取代正餐。哪些飲食方法有科學根據?當中哪些是謬誤?癌友們又可以怎樣透過飲食打好底子,應對治療和加快康復進程?營養師教各位癌友「癌症飲食DO’S & DON’TS」!
在抗癌路上,患者需要吸收充足營養,才能有足夠體力和抵抗力,應對病情及癌症治療。如何「吃得對」、「吃得夠」、「吃得下」,這3個問題看似簡單,卻難倒不少癌症患者和照顧者。養和醫院營養師陳沛聰表示:「營養師一般經由醫生轉介病人,也有小部分病人會主動要求我們提供協助。一般而言,營養師會在患者開始進行化療的階段開始跟進,或者是當患者狀况較差、食慾不振,甚至需留醫接受靜脈注射(俗稱「吊鹽水」)或靜脈營養時,營養師便會介入。」
癌症飲食:宜多補充蛋白質 減緩肌肉流失速度
陳沛聰表示,化療期間多補充蛋白質尤其重要。因為化療會令血液中的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數量下降,而足夠的蛋白質能防止3種血球細胞急劇下跌。而且化療期間患者身體較虛弱,需要較多睡眠及休息,攝取蛋白質能減緩肌肉流失速度。一般而言,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健康成年人每天應吸收0.8克蛋白質,而化療期間分量應提升至1.2克至1.5克,即平常的約兩倍才算理想。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