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腎癌非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但近10年個案不斷上升。現為世界排行第12,每年每10萬人中有12人確診新症,患者多為中年以上人士,男女患者比例1.5:1,男性患者比女性較多。部分男性病人因睾丸忽然出現精索靜脈曲張,從而發現腎癌。
腫瘤塞血管 致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通常發生於青春期,患者會在陰囊位置摸到靜脈血管膨脹,觸摸時不適及輕微痛楚。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朱永康指出:「如過往沒有精索靜脈曲張,但突然出現病徵,或本身患有此症,但情况突然加劇,都有可能跟腎癌有關。因腎癌發展時,除了腎臟有腫瘤,亦會走入血管,入侵大靜脈,阻塞血管,影響睾丸血液流通,久而久之令血管膨脹、彎曲,出現精索靜脈曲張。」一旦發現病徵,宜盡快求醫,抽血、驗小便、電腦掃描,檢查有否患上腎癌。
吸煙中央肥胖風險較高
腎癌成因至今未明,病徵不明顯,暫時亦沒有大型篩查計劃,較常見於50至70歲男士,及華人和非裔美國人,而下列人士患上腎癌的風險較高,要格外注意:
- 吸煙
- 中央肥胖
- 長期洗腎的腎病患者
- 患有遺傳疾病結節性硬化症、希佩爾林道綜合症(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簡稱VHL)人士,研究指50% VHL患者有可能患上腎癌。
相關文章:
早期腎癌局部切 衰竭風險減 微創須趕25分鐘內完成
專題系列文章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