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分析逾千名長者數據發現,本港65歲以上長者的「社交孤立」比率由2017/18年的41.2%,升至2023/24年的45.1%。為應對長者「社交孤立」問題,賽馬會「無獨有偶」跨代關愛長者計劃2022年開始推展,總監黃麗儀稱,比率持續上升與新冠疫情及移民潮改變長者生活習慣有關,甚至與光顧開的熟店關閉、地區重建等亦有關聯。她盼鄰舍間多打招呼聊天,紓緩家人離港對長者的影響。
社交孤立是什麼?港65歲以上長者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社交孤立」意指社交連繫貧乏,因接觸減少令個人所需無法滿足,繼而形成孤獨感。疫前全球長者「社交孤立」比率約24%,即每4人有一個「社交孤立」,疫情期間升至31.2%,疫後則未有數據。

400醫學院生陪伴 1200銀髮參與
「無獨有偶」跨代關愛長者計劃自2022年7月展開,由東華三院「圓滿人生服務」與中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合作,透過長者地區中心、鄰舍中心等,在社區接觸及招攬長者參與,另有400多名醫學院本科生和研究院學生,連同中年義工,跟長者面對面訪談及陪同長者外出活動。
完成計劃長者調查:整體孤獨感有下降 快樂程度有改善
計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有超過1200名具「社交孤立」風險的長者參與,當中800人已完成計劃,他們回答的問卷調查顯示,整體的孤獨感評分由參與前的3.79降至3.63,高風險長者的評分亦由4.96降至4.27,生活質素、快樂程度等亦有改善。
89歲婆婆鄭錦屏說,本身因聽力不好較少外出,參與計劃後有人探訪聊天,又主動問她想去哪裏,更陪她到濕地公園遊覽一整日,她非常開心,感受到「社會還是有很多人關心老人家」。
相關閲讀:【長者精神健康】是抑鬱、情緒低落或是認知障礙?了解長者抑鬱症成因和6個警號
長者提點「珍惜現有時間 霎眼間變老」
中大老年學系二年級生周嘉玲則稱,本身對長者服務有興趣,參與計劃後有更深刻體會,發現原來長者很願意分享日常點滴,舉例她與配對的長者一同到黃大仙逛街,「(長者)去每一個地方都會介紹」,她更獲長者提點要「珍惜現在有的時間,霎眼間你就會變老」,感悟到自己很快會步入不同的人生階段,故現在「有些什麼想做就去做,不要令自己有後悔」,希望畢業後可做社工繼續服務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