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不會「落錯格」、說話鏗鏘有力,全賴喉部的聲帶。聲帶是位於氣管入口的兩條帶有肌肉的組織,而負責控制其開合功能的是「喉返神經」,若此神經受損,可令聲帶無法正常閉合,醫學上稱為聲帶癱瘓或聲帶麻痺。
要診治聲帶癱瘓,醫學界有多種方法評估及治療,包括「喉肌電圖」技術。醫學研究建議,確診病情半年內接受治療,有助患者康復及減少日後需接受頸部開放式聲帶手術的風險,並能維持聲帶功能及生活質素。
聲帶癱瘓常見徵狀:飲食易嗆、說話聲音虛弱沙啞「漏氣」
喝水、進食容易嗆到,或說話時聲音虛弱沙啞而且「漏氣」,都是聲帶癱瘓的常見徵狀。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吳耀榮醫生表示,聲帶的主要功能是其打開與閉合——呼吸時,聲帶會呈V字型打開;說話時,聲帶會閉合震動以發聲;飲食時,聲帶閉合能阻止液體或食物誤入氣管(即「落錯格」),避免出現吸入性肺炎。
相關閲讀:長期喉嚨不適、說話走音? 認清聲線障礙問題 言語治療師教你 保護聲帶 10個DOs and DON’Ts
聲帶癱瘓成因眾多 喉返神經:控制聲帶活動
負責控制聲帶活動的是一對途經多個器官的喉返神經,吳醫生解釋:「喉返神經分左右兩邊,一邊會繞過鎖骨後面的血管、折返喉部;另一邊則由頭頸向下伸延,沿胸腔返回喉嚨。喉返神經所途經的器官如出現問題,均有機會影響喉返神經的信息傳遞,阻礙聲帶的活動,造成聲帶癱瘓。」
當中較常見的原因,包括被位於腦部、頸部(食道癌或甲狀腺癌)及胸腔(肺癌)等腫瘤擠壓所致。另外,曾接受頭頸或上胸區域(如甲狀腺、胸腔血管、胃食道等)手術,如有拉扯或傷及喉返神經,亦可能導致聲帶癱瘓後遺症。
仔細檢查對症治療:自行痊癒、藥物與手術治療
吳醫生指,如果患者出現聲帶癱瘓徵狀,卻從未接受這些手術,醫生需進一步考慮由顱底至胸腔可能出現的狀况,甚或患癌的可能性。要仔細追查病因,常見的臨床檢查包括觸診檢查頸部的甲狀腺或淋巴有否腫脹;內窺鏡檢查則可進一步評估聲帶閉合的情况,確認哪一邊的聲帶出現癱瘓。
吳醫生表示,因手術拉扯喉返神經所致的聲帶癱瘓,較大機會在數月內自行痊癒;部分患者亦可在言語治療的輔助下,減低因「落錯格」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但如徵狀一直未見改善,患者便需考慮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不同的治療方案:
注射填充物:適用於單側聲帶癱瘓,原理是透過注射臨時性填充物例如透明質酸推移癱瘓一側的聲帶,使其更易貼近另一邊的聲帶,藉以恢復聲帶閉合功能。由於填充物會被身體吸收,一般療效只可維持數月,屬臨時性的治療方案。一般而言,如患者經醫生評估,有較大機會可自行痊癒,便會以此治療改善徵狀,再靜待喉返神經的自行復原。
甲狀軟骨成型術:此為開放式手術,醫生會在病人喉部軟骨開出小洞,放入永久性填充物料,將癱瘓的聲帶推至復位。此為永久性治療方案,適用於徵狀未見改善,或喉返神經永久受損的個案(如喉返神經被腫瘤壓着而需要切除等)。
喉返神經接駁手術:屬於嶄新的治療,原理是將頸部肌肉的其他神經線信號引入喉返神經,使其重新接收神經信號,恢復聲帶閉合功能,相信未來可廣泛應用於治療聲帶癱瘓。
喉肌電圖檢查及治療:在喉嚨進行的肌電圖檢查(喉肌電圖),可同步評估及治療聲帶癱瘓。其做法是將有注射功能的幼針,刺進患者聲帶附近的肌肉,量度聲帶發出的信號,以診斷屬聲帶癱瘓,抑或其他原因導致聲帶未能閉合;並可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康復機率。如檢查確認為聲帶癱瘓,可同步、實時從幼針注射填充物作治療,此檢查亦免卻患者接受內窺鏡檢查的不適。
曾有長者在接受腳部手術後,出現發聲困難和喝水容易嗆到的情况。內窺鏡檢查發現其左邊聲帶未能活動;及後透過喉肌電圖檢查,確認屬聲帶癱瘓,估計與手術插喉時,呼吸管的球囊擠壓到神經線相關。醫生評估屬短暫聲帶癱瘓,所以在喉肌電圖檢查期間,同步於聲帶注射透明質酸。此治療改善了患者的進食及說話的徵狀,其聲帶功能亦在3個月後逐漸恢復。
相關閲讀:甲亢甲減與甲狀腺癌有冇關?恒常頸部超聲波檢查及早診斷成治療關鍵
確診半年內治療最佳時機 有助維持聲帶功能
吳醫生續稱,對於在手術後有機會出現的聲帶麻痺後遺症,及早治療非常關鍵——患者如長期因聲帶癱瘓而減少說話,有機會令聲帶肌肉漸漸萎縮。他引述一項發表在喉鏡醫學期刊綜合分析275名患有單側聲帶癱瘓患者治療方案的研究文獻,病人如未能在患病6個月內,注射透明質酸或其他填充物作治療,日後需接受更具入侵性的甲狀軟骨成型術的機率,會比早期已接受注射治療的患者高出4倍。文獻建議,聲帶癱瘓病人在確診後半年內接受注射填充物作治療,能夠有效減少日後需要再進行手術的風險,亦有助維持聲帶功能和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