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子女快高長大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對於患脊髓肌肉萎縮症一型(下稱SMA 1)的孩子來說,長大時間是奢侈的,連坐也不能坐穩,一般在兩歲前死亡,而研究顯示本港SMA 1幼兒死亡年齡中位數為9.6個月。醫管局上月獲藥廠捐贈藥劑,首次引入脊髓肌肉萎縮症基因療法,為一名10個月男嬰注射史上最貴價藥,一劑費用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男嬰用藥半個月已見成效,肌力增加,有力拍打媽媽,更重要是新藥較舊藥能提高存活率,打一劑後終生不再需接受其他藥物。男嬰媽媽說只望孩子平安、快高長大,爸爸則呼籲新手父母帶孩子做基因篩查,「如果沒做篩查,也不能走到今日」。
什麼是脊髓肌肉萎縮症?新生嬰一個月大手腳無法舉起
醫管局總藥劑師李成章解釋,脊髓肌萎症患者因基因缺陷,無法產生足夠功能的SMN蛋白質,使中樞神經無法調節自主肌肉的運動能力和強度,令肌肉逐漸無力萎縮。
該男嬰兩周大時於中大醫院接受新生嬰兒篩查後發現患SMA 1,至一個月大已見肌力較弱,手腳無法舉起,接受舊藥注射5次後有好轉,8個月大能坐及轉身。男嬰母親透過影片回憶說,兒子確診後,迎接新生命成了「噩夢」,10個月的治療充滿擔憂和徬徨。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