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種類多、徵狀多變難察覺 注意四警號:皮疹、發燒、關節痛、疲倦 宜及早求醫
免疫系統有阻擋外來細菌或病毒襲擊的作用,但亦有機會錯誤攻擊自身組織,引起各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當血管受襲時可導致血管炎,引發的徵狀可以很廣泛,包括皮膚紅疹、皮膚潰瘍,亦可以是發燒、關節痛,甚至是血尿、氣促或血壓上升。若未能及早診斷和適當治理,有可能產生血管纖維化及收窄,影響血液供應,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一旦出現以下四個警號,應及早求醫查找病因。
血管炎種類多 發燒、皮疹、關節痛徵狀多變
養和醫院風濕科專科醫生黃佩茵醫生表示,由自身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血管炎,在香港不算常見,但此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齡的人士身上發生,而且種類繁多(見表1),例如大多在兒童發病的川崎症正是血管炎的一種;而青年人則較多患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成年及年長人士則以高安氏血管炎及ANCA抗體相關血管炎居多,例如過敏性肉芽腫血管炎及顯微性多血管炎等。
黃醫生稱,不同的血管炎會影響人體內不同的血管,無論大中小至微絲血管都可能出現炎症,引起各種各樣徵狀(見表2)。以影響大血管的高安氏血管炎為例,可引起血壓高及心絞痛等徵狀;巨細胞動脈炎則可引起頭痛、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ANCA抗體相關血管炎既可影響肺部導致氣促,也有機會損害腎臟引起腎炎。正因為血管炎引起的表徵十分多樣化,沒有特定或指向性病徵,故患者初期並不容易察覺,卻可能已對身體造成嚴重的破壞。
【8月13日JUMP招聘及進修日】 雲集多間醫療、社福及教育機構 提供即場面試,設專題講座 及一對一職涯諮詢。 機 |
炎症可致血管收窄纖維化 影響心臟致心血管疾病
黃醫生指出,如果病情未能及早發現,炎症或可引致血管收窄及纖維化,令血流供應減少,有些患者因而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况,又或皮膚缺血可形成潰瘍壞死。若影響心臟及腦部血管更可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疾病,因此得到及早診斷及盡早控制病情十分重要,以盡量減低後遺症的發生以及對患者造成的永久傷害。
血管炎與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一樣,可以利用藥物緩解病情。黃醫生表示,治療血管炎要按病人的徵狀及嚴重程度而定,常用的藥物包括類固醇、改善病情的免疫系統抑制劑及生物製劑,都有助抑制或調節免疫系統,從而減低病症造成的破壞。
初發病患者難察覺 白塞氏症 引致肌肉發炎本港屬罕見
不過,據黃醫生的經驗所得,除非血管炎影響到皮膚或主要器官,引起明顯的徵狀,否則病人較常因起初徵狀輕微而遲診,輾轉可能數年才確定是血管炎作怪,此時血管炎可能已經引致永久性損害。
黃醫生分享曾有一名女患者,其徵狀是皮膚及足部出現紅疹,口腔及生殖器官出現潰瘍情况,經不同專科醫生診斷仍找不到病因,後來在轉介到風濕科時,經過詳細檢查後始確診他患有白塞氏血管炎及足部肌肉發炎,在本港屬罕見病例。
黃醫生闡釋,此白塞氏血管炎屬於病情比較頑固的病例,除了出現皮疹外,病人因為小腿側及腳部的肌肉受到自身免疫系統攻擊以致舉步為艱。「幸好患者及時找到病因及處方合適的治療(生物製劑),病情最終也能受到控制。此病例反映及早準確診斷對病人的康復尤其重要,即使再棘手的血管炎亦可以有效處理。」
血管炎仍有復發機會 注意作息及身體變化
她提醒,血管炎在控制後仍有機會復發,故此病人在康復後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及足夠休息,並需要注意身體狀况,定時覆診及按醫生指示服藥,一旦復發也可以及早調控藥物劑量。若出現以下四個徵狀,有可能是血管炎復發的警號,宜及早求醫查找病因勿延誤。
血管炎4個警號:
1. 出現不尋常的皮疹
2. 高燒持續不退
3. 關節、肌肉疼痛
4. 咳血或無故氣促
表1:血管炎種類(部分) |
.高安氏血管炎 |
.巨細胞動脈炎 |
.結節性多動脈炎 |
.川崎症 |
.白塞氏血管炎 |
.ANCA抗體相關血管炎──如過敏性肉芽腫血管炎及顯微性多血管炎 |
.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 |
表2:血管炎徵狀多變,較常見徵狀 |
.發燒 |
.頭痛 |
.疲勞 |
.體重下降 |
.食慾不振 |
.關節疼痛或腫脹 |
.皮膚出現紅疹、紫斑甚至潰爛 |
.視力模糊、眼紅或發炎 |
.手指和腳趾末端變白、變紫或變紅 |
.肌肉酸痛無力 |
.咳嗽、氣促 |
.血尿、蛋白尿 |
- 【小腸氣成因】皮下突出物以為是腫瘤?小腸氣卡住小腸 嚴重可致腸臟壞死 了解疝氣修補手術
-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 【罕見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3大徵狀:持續疲倦、皮膚痕癢及變深色 膽管持續發炎可致肝硬化
- 【新冠疫苗】科興接種年齡降至6個月大 明起可打 專家建議首兩針相距4星期 不建議溝針 政府洽溝兒童復必泰
- 【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 【減肥】BMI 25以上屬肥胖 醫學瘦身新招:藥物、縫胃手術、新一代減肥胃水球知多啲
- 【新冠康復者】學者:Omicron非普通感冒 兩成康復童有長新冠病徵 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 3至11歲首針接種率七成多未如理想
-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 餐後凍飲會消化不良?運動後喝凍水致血壓上升?熱飲養生兼解渴?專家拆解
-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 【世界高血壓日】你的血壓標準嗎?血壓失控或致中風?預防嚴重併發症從定期監測、調節生活習慣入手
- 【甩頭髮】每天脫50至100條頭髮正常嗎?男女脫髮有不同 男成M字額 女頭頂稀疏(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