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府實施「限聚令」逾兩個月,實施期限暫於本周四(6月4日)屆滿,不過昨日再出現兩宗本地確診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顯示傳播鏈於社區存在,在考慮何時放寬限聚令前,須先增加社區檢測數目至足夠水平。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則表示疫情仍未過去,限聚令仍然生效,非法集結及嚴重暴力違法行為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陳肇始:非法集結增播毒風險
陳肇始昨發表網誌稱,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未過去,為保障公衆健康而實施的限聚令仍生效,非法集結及嚴重暴力違法行為,除了影響香港正在回復的經濟活動,亦有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若因此造成大型群組感染,不但再次影響市民正常上班、上學,更會再次為醫療系統帶來衝擊。
袁:實際病例或是浮現個案2至3倍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向本報表示,昨出現兩宗本地個案,顯示傳播鏈於社區存在,實際感染個案數目或是已浮現個案的2至3倍。被問到何時才能放寬限聚令,他認為要先增加社區檢測數目至足夠水平,他建議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可授權護士為病人安排測試,豁免有輕微病徵、但不願求診的患者收費,以及容許患者到普通科門診採集深喉唾液樣本。
食衛局副秘書長方毅昨出席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時則呼籲,市民應保持佩戴口罩,如生病應避免上班,盡早求診及檢測,他說醫院有成熟機制確保求診者安全,港府亦正增加病毒檢測數目。同場的基因組醫學督導委員會主席梁憲孫則指出,再現本地個案反映社區仍有隱形傳播者,市民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個人衛生及戴口罩。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