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阿爸,你要叻啲,要食飯,快啲出院啊,知道嗎?」這番語帶飲泣的說話不斷地在我腦海浮沉。
今早我帶着一班醫科生臨牀學習,一如以往,病房總是擠得水泄不通,就連走廊及治療室都擺放着額外的病牀。那邊廂有病人不停地叫喊,這邊廂醫護卻被堆積如山的文件逼得喘不過氣。現代醫療着重風險管理,電腦上的文書工作似乎奪去了不少照顧病人的時間。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病房外守候認知障礙老爸
正當我在牀邊教導學生之際,又有一個老人家從急症室送到我們對面的病牀。遠遠望向這個病人,他年紀老邁,瘦骨嶙峋,從輪椅上病牀的力氣也沒有。初步檢查發現他有認知障礙,影響進食及溝通能力。以往沒有疫情的日子,醫院容許家人探訪,其實家人對於照顧住院病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單減輕醫護照顧病人的壓力,而且那些需要額外照顧的病人,例如患有認知障礙或神志混亂,家人往往都能夠更體貼地照顧他們。可惜受着疫情的威脅,醫院實施謝絕探訪的政策,家人只可以透過視像電話與病人溝通。
這個老伯進入病房不久,他的電話便響個不停。由於患有認知障礙,老伯似乎不太掌握如何使用視像電話。終於一個年輕的護士幫助老伯接收來電,原來是他的女兒站在病房外苦苦地守候。老伯的聽力差,所以視像電話的聲音調整至最大,連我們站在對面病牀都聽得十分清楚。
病人苦 家人心力交瘁更苦
「阿爸,你一定要聽話,要食藥、食飯,知道嗎?」女兒不斷地叮囑,她的爸爸卻沒有多大反應。於是女兒便唱起一些懷舊老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可能老伯很喜愛女兒的歌聲,漸漸露出笑容及點頭。「阿爸,你要叻啲,要食飯,快啲出院啊,知道嗎?」女兒說到這裏,聲音已變得沙啞,飲泣聲令人心酸,老伯卻是似懂非懂,目光呆滯。
當我離開病房時,一個打扮似是家庭主婦的中年女士站在外面守候,原來就是老伯的女兒。雖然那個老伯並不是我的病人,但望着這個無助的女兒,心有不忍,於是我便對她說:「病房的同事會好好地照顧老伯,不用擔心。」女兒連忙道謝:「醫生,拜託你!真的感激你們!」語畢,口罩上的雙眼又再次紅了起來。
行醫多年,遇過太多無助的家屬,再精湛的醫術也不能夠減輕他們的擔子。病人苦,照顧病者的家人更苦,願我們常以憐憫的心去體恤心力交瘁的病人家屬。
文:陳家亮
專題系列文章
- 嬰兒血管瘤1個典型症狀:皮膚紅點增大成軟瘤 複雜個案或影響發育 早產嬰風險較高
- 【精神健康】囤積症有五大元素 多10多歲發病 隨年長惡化 非長者獨有
- 【牙周病】細菌毒素可入血管 增心臟病風險 注意口腔衛生避攝過多糖分酸性食物
- 快測產品五花八門 檢測唾液、鼻液、尿液、糞便可自行「診症」?臨牀診斷不能取代
- 睡眠四大任務 失眠後補眠沒用?「鬼壓牀」深層睡眠所致?解救失眠7個Tips
- 關於抑鬱症的9個問題?新一代抗抑鬱藥副作用?
- 港常見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 養和山村義工隊籌50萬助風濕病患身心康復
- 雪卵 — 延長生育期限的選擇?
- 白蝕成因和不同治療方法 缺少色素易曬傷增皮膚癌風險
- 照腸鏡前戒口低纖飲食服瀉藥 照後忌即吃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