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牙齒酸蝕」是指酸性物質侵蝕牙齒表層的琺瑯質。香港預防齒科學會調查顯示,25至45歲的港人之中,96%出現牙齒酸蝕(編按:並至少有一項牙齒酸蝕的徵狀,包括牙齒變細、變黃,邊緣變薄或有崩缺。),「元兇」可能是港人眼中的健康飲食。45%受訪者表示習慣「以酸代甜」,舉例以檸檬水代替含糖飲料。港大牙醫學院副院長朱振雄表示,運動飲品及檸檬茶等酸性飲料含糖分,令人飲用時不會覺得酸,卻誤墮牙齒酸蝕陷阱。

相關閲讀:【敏感牙齒原因】牙肉萎縮、琺瑯質磨蝕致敏感牙齒 5個預防方法要注意
25至45歲受訪者逾九成有牙齒酸蝕徵狀:變細變黃或崩缺
學會邀請朱振雄在今年2月做網上調查,訪問1452個25至45歲的受訪者。超過九成受訪者至少有一項牙齒酸蝕的徵狀,包括牙齒變細、變黃,邊緣變薄或有崩缺,較17年前的同類調查增加4個百分點;過半受訪者用錯方法處理問題,例如用牙線、洗牙、飯後立即刷牙、大力刷牙等,可能加劇問題。
相關閲讀:牙齦萎縮與牙周病、大力刷牙有關 牙膏漱口水預防有效嗎?
4個預防方法 專家籲勿進食酸性食物後即刷牙
朱建議,正確預防方法:
- 應避免正餐之間攝取酸性食物或飲料,攝取後不應立即刷牙;
- 用含氟的牙膏刷牙;
- 注意胃酸倒流;
- 定期檢查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