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一(10日)在印度發現的新冠變種病毒株B.1.617,由原本的「受注意的變種」(variant of interest)升級為「受關注的變種」(variant of concern),稱初步研究顯示它比原始病毒更易傳播,亦有部分證據顯示它或能逃避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狙擊,成為全球衛生威脅,但強調暫時沒證據顯示新冠疫苗效用降低。世衛此前已將在英國、巴西和南非發現的變種病毒被列為「受關注的變種」,它們都被認為比原病毒傳染力更強、更致命和使疫苗效果變差,必須加強追蹤和分析。至於B.1.617病毒出現的「三重變種」 是否更致命?則有待驗證。
世衛主管新冠病毒疫情的流行病學家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表示,已有資訊指出B.1.617的傳染性更強,初步研究亦顯示,免疫系統對印度變種病毒的「中和反應有所降低」,意味抗體對付B.1.617的效能似乎較低。但她同時強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現有的病毒檢測、藥物或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株效果較差」。世衛在聲明中亦強調,根據現有資訊,新冠疫苗在預防感染這種變種病毒者出現重症和死亡方面仍然有效。世衛指出,B.1.617已傳播至全球逾30個國家。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世衛將變種病毒由「受注意的變種」(variant of interest)升級至「受關注的變種」(variant of concern),必須有證據顯示至少符合多項準則其中一個,包括更容易傳播、導致病情更嚴重、降低抗體的中和作用,或減低治療和疫苗的效用。世衛官方網站沒有列明其對於新冠病毒變種的分類,但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變種新冠病毒可被依次分為「受注意的變種」、「受關注的變種」和「高風險的變種」(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