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精神健康】醫賢心事:不由自主追看新聞 或患情緒病

分享此內容:

【精神健康】醫賢心事:不由自主追看新聞 或患情緒病

 

【明報專訊】這幾個月,情緒病求診病人數目持續高企,相信與近日社會動盪,導致整個社會,甚至家庭裏的氣氛緊張有關。當我們看見暴力、有人受傷等新聞,情緒自然會被帶動,掀起憤怒、無助等感覺。

出現這些情緒是人之常情,證明你是一個有感覺的正常人,並沒有問題;但若發現自己不能停下來,要無止境地繼續接收這些資訊,潛意識被這些資訊所帶來的情緒控制,也就是說,不由自主,這才是問題。

這些新聞有很強烈信息和畫面,本身已經能夠牽動一些人的情緒。如果當中報道內容跟我們自身經歷有關,更容易產生共鳴。這些聯繫因為在潛意識層面,所以是不明顯。例如,小時候家庭管束得嚴厲,使自己情緒十分壓抑、沒有反抗的空間。當長大後看見社會一些不公平、有人被欺壓的事情,因過去沒有處理好的創傷,會令我們對這些事情感覺更大,使無助感和憤怒等情緒更快、更強烈地跳出來。

過去沒有處理好的情緒,會在潛意識層面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過去自己受傷害時感受到無助,現在看到有人被欺壓,感覺便會特別強烈。因為潛意識地希望幫助受害者,所以特別關心新聞內容,追着收看,過程之中整個人變得特別緊張。而因為這份關心,當身邊人不像自己般關心,甚至乎持相反意見的時候,便容易激起憤怒和孤獨感,甚至疏遠別人或容易和別人吵架。

這些背後的情緒如果一直持續,是步向情緒病的先兆。如果發現這些情緒強烈而且持續,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找醫生。治療第一步是穩定當下情緒,然後慢慢加深自己對情緒的了解,從而慢慢處理舊日累積下來的情緒。

相信社會動盪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大家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