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曾貴賢(呂瑋宗攝)
鍾振宇(呂瑋宗攝)
林錦鵬(呂瑋宗攝)
短期應急:密封、遮蔽 防污水回湧
- 密封破損喉管
不少大廈的排氣管、排污渠安裝在室內,當懷疑管道表面有破損、裂紋,應立即貼上防水膠紙(圖一)或抿上適量英泥覆蓋,並盡快安排合資格水喉匠維修。即使大廈排氣管和排污渠位於外牆也不要掉以輕心,如接近窗戶要避免開窗,以免有泄漏污水彈進屋內。
圖一(呂瑋宗攝)
- 遮蔽地台排水口
若地台排水口位於牆角等隱蔽位置,要自行檢查隔氣彎管並不容易,若不常用的話可用防水膠紙暫時封閉。長遠計,建議在地台排水口安裝活門(圖二),關閉小門後可遮蔽排水口,防止污水回湧。
圖二(呂瑋宗攝)
- 封閉面盆排水孔
圖三(呂瑋宗攝)
面盆除底部的排水口,部分在盆邊也設有排水孔(圖三),連接面盆底部排水管道,用來排泄滿瀉的盆水。若盆底隔氣彎管失效,病毒有可能循此孔釋出。為加強防疫,建議暫時用防水膠紙封閉盆邊排水孔。面盆不用時亦應把排水口活塞按下(圖四),或蓋上膠蓋遮掩。
圖四(呂瑋宗攝)
- 遮掩企缸排水口
由於企缸地台高度有限,排水口一般只能容納較小型、儲水深度1至2吋的隔氣彎管,比儲水深度約3吋的U形款式易乾涸。建議冲涼後用物件暫時遮掩排水口(圖五),以免隔氣彎管的儲水被抽乾後有污水回湧。
圖五(呂瑋宗攝)
- 留門罅通風 免隔氣管乾涸
密室開抽氣扇會出現負氣壓,會抽乾面盆等各個排水口隔氣彎管中的儲水。建議冲涼時不要把門緊閉(圖六),讓空氣由門罅進入廁所,減輕負氣壓。另外,隔氣彎位中的儲水約1星期內會乾涸。出外旅行或公幹回家後要馬上清潔各排水口及注水。
圖六(呂瑋宗攝)
小貼士:泡沫測試隔氣功能
(明報製圖)
如發現喉管及排水口附近有臭味,很可能是隔氣彎管失效,要找水喉匠檢查。鍾振宇提供一個初步測試隔氣功能的方法:把洗潔精泡沫置於排水口表面,若隔氣彎管乾涸會有空氣流動,泡沫會被吹起。
(明報製圖)
長遠修繕:一戶亂裝喉管 全幢當災
曾改裝廁所、發現污水渠有滲漏?待疫情過後,應深入檢查、修繕居所和大廈的喉管,更換合規格的隔氣彎管及管道。
- 專人改裝 免影響整體管道
鍾振宇指出,排污系統經過精密計算和設計,如排污渠和排氣管的款式、粗度,是按大廈樓層、單位數目等因素計算。就算這些共用管道處於單位內,住戶也不可隨意私自改動,否則會影響整體運作,例如切斷單位中的排氣管有可能釋出污物,把面盆排水管接駁大廈排氣管亦會造成污染。住戶維修或改動室內喉管時找專業人士,避免因認知不足而破壞大廈排污系統的整體運作。
- 定期檢測 訂立耐用安全方案
鍾振宇鼓勵業主在大廈定期驗樓時,趁機仔細研究渠管狀况和設計。當住戶人數比落成時大幅增加,會加重排污系統的負荷而造成勞損,有可能要更換較粗的喉管。「過程中要和管理公司、承辦商多溝通,按預算訂立長遠、耐用和安全的方案;變動公用渠管設計須通報屋宇署。」
- 設中央隔氣守尾門
一些面盆、企缸、地台排水管設計,在外牆匯合後連接到大廈排污渠。鍾振宇說,在進入大廈排污渠的接駁位置前,可按情况考慮加設U形中央隔氣。若面盆、企缸、地台各自的隔氣彎管乾涸或失效,外牆還有一U形中央隔氣擔當「後衛」,防止污物經大廈排污渠回湧。
- 低層單位裝止回閥
坐廁內隔氣彎管儲水充足,可防止大廈排污渠中的污物回湧。但大廈低層單位的排污渠承受巨大水流衝擊,有失守風險。鍾振宇說可考慮在坐廁排水口接駁大廈排污渠位置,裝置一個止回閥 (non-return valve),防止大廈排污渠中的污水回湧。
喉管路線 愈簡單愈好
排污系統——排污系統是按整座大廈的情况而設計。(呂瑋宗攝)
大廈排污渠和排氣管喉管設計千變萬化,鍾振宇指,有些設計位於屋內,優點是方便維修,但當有破損的話住戶便首當其衝。而裝置在外牆,好處是令家居環境較優美亦方便管理處查核,缺點是易受風吹雨打而損耗,檢查和維修時需搭棚。
周全保護——曾貴賢說清潔排水口時要注意衛生,避免在沒戴口罩和眼罩時靠近渠口。不少水喉匠擔心工作時遇上病毒,建議業界人士維修渠管時穿保護衣。(呂瑋宗攝)
林錦鵬說,無論是室內或外牆的喉管,管道路線應盡量簡化,設計避免「九曲十三彎」,愈少部件愈暢通。此外,修繕大廈喉管時要確保管道全段的直徑一致,才可保證流量均勻和暢順。英國、澳紐的渠務系統發展完善,維修時可參考當地的方案。一般渠管在正確設計和使用下可用上20年。
知多啲:疫情幾時完?「兩三周無新個案」
不少人關心這次疫情會維持多久,孔繁毅直言「 無人知道」。
「原本上周內地感染個案開始回落,但今日(13日)突然新增1萬多宗(包括臨牀診斷病例),死亡個案亦上升,可見內地疫情未受控。」他指出,香港疫情的發展,較武漢遲3至4星期,還要視乎廣東省的感染個案有沒有上升,因為一旦廣東地區再爆發,會對香港構成威脅。「現時,香港每日都有本地個案,大多跟內地無關,已經是社區爆發。一日有新個案,一日都不會完結。直至兩三周都沒有新個案,疫情才可能完結。」
源頭難堵截 疫苗難救急
減少外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專家建議停課、在家工作、避免飯敘等防控措施,盼能切斷傳播鏈,減低感染風險。(資料圖片)
要遏止傳染病,方法有:
- 堵截源頭
- 中斷傳播鏈
- 研製疫苗
- 全民感染產生抗體
孔繁毅表示,現時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已不單單在武漢,源頭已在香港,難以堵截。至於疫苗,研製測試需時,可能7、8年後才有,到時可能已經沒有用;至於全民感染產生抗體則有可能發生,「但我們絕不想見到此事,因為即使只有1%死亡率,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會死亡」。
他續指,目前根本不知道傳播鏈在哪裏,難以打斷;唯一方法是「現在人人戴口罩,減少出街食飯,實行在家工作,希望藉此打斷傳播鏈」。孔繁毅一再強調,防控措施很重要,希望現時切斷傳播鏈的方法有效,即停課、在家工作、避免飯敘。感染數字在隨後數星期就有機會回落。
文:呂瑋宗、李祖怡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