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養生】長者補充營養飲食要訣(烹調篇) 

分享此內容:

若發現長者出現食慾不振,除了要抽出影響胃口的主因外,亦可從不同方面加點心思,包括前文提及的營養豐富、多元化食材,以及烹調方法、不同配搭及分量等等,都要助改善長者的食慾,讓他們找回消失的胃口,開心大快朵頤,再次享用美食。

健康烹調手法提升食慾

養和醫院營養師柳慧欣指出,最好以蒸、炆、燉等為主,減少使用油分。另外盡量將食物切小,也可選用攪拌機,因應長者的咀嚼能力調校至粗糙或軟滑,盡可能讓長者可以自行慢慢進食。

若長者口味偏向濃味,柳慧欣建議可以多以新鮮天然的調味料為主,包括薑、蔥、蒜、胡椒、花椒、八角、醋等等,代替高鈉質的醬料。

另外,不同食材在煮食時加點變化,令餸菜款式不沉悶,例如蒸蛋以外,亦可以在煮湯時加入成蛋花;早餐選吃麥皮時,亦可加入雞蛋、芝麻、低糖加鈣豆漿或脫脂高鈣牛奶等等。

留意分量 少吃多餐

進食分量方面,柳慧欣指出,長者每天應進食五至六両(如5-6隻麻雀分量)的瘦肉,六至八両(約兩碗)或以上的煮熟蔬菜。若長者在正餐進食量較少,可以考慮在兩頓正餐之間加入小食。例如可以以一杯加鈣飲品、1/2個麵包或一份水果當作下午茶,既可補充營養又可飽肚。

另外,不少長者喜歡飲茶類飲品或咖啡,但要留意此類飲品會令身體排出更多水分,以及阻礙吸收鐵質,及會影響睡眠質素。因此柳慧欣建議,若貧血的長者最好不宜飲太多此類飲品,亦盡量避免在正餐時及中午以後飲用。而長者每天最少要飲六杯清水,令身體有足夠的水分。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0426.jpg;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