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仍未入夏,昨日已出現本港今年首宗本地登革熱個案。住元朗崇山新村八旬老翁,經常到後園耕作,因發燒而檢測新冠病毒,呈陰性並持續發燒,入院驗血證染登革熱。衛生署稱,4月出現本地個案,屬本港近10年最早。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4月並非雨季,或涉及未發現的輸入性個案將病毒傳播,直言非常關注及擔心,憂若出現登革熱爆發再同時應付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非常麻煩。有區議員表示當區有農地、豬場等,蚊患較嚴重,促當局加緊滅蚊。
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一名有長期病患的84歲男子,因本身病患4月3日到元朗普通科門診診所,其間發現發燒,抽樣本化驗對新冠病毒呈陰性,於7日因持續發燒到博愛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轉送屯門醫院,血液樣本對登革熱病毒呈陽性,現時情况穩定,已退燒。
中心表示,病人與太太住元朗崇山新村,經常到同村家人後園耕作,潛伏期內沒外遊,病人表示村內及家人的後園有蚊,但未能記起曾否被蚊叮。病人太太及同村家人至今無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
港3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 將軍澳北最高
本港3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最高的地區是將軍澳北的6.7%,其次是元朗元崗的4.1%,記者昨傍晚到崇山新村,見區內垃圾收集位置堆滿垃圾,面積約為200至300平方呎。元朗區區議員李俊威稱,元朗崇山新村區較「原始」,有農地、豬場、工業,多草叢,雨後往往積水數日至一周,蚊患一向較嚴重。李續稱,確診者附近有四、五個小區,約300多名村民居住,他們對有登革熱個案出現都比較擔心,希望當局加緊清除區內雜草、除蚊和加密收集垃圾。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這是今年首宗本地個案,另錄得19宗外地傳入個案,中心正與食環署評估和防止可能出現的擴散。 2018年獅子山公園和長洲曾出現登革熱爆發,當年曾錄得29宗本地個案,另134宗輸入;2019年本地個案回落至1宗,另197宗輸入個案。衛生署補充,4月出現本地個案屬本港近10年最早,上一次較早出現為2015年5月的本地個案。
張竹君:若同時應付登革熱及新冠病毒疫情 「非常麻煩」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關注和非常擔心今年首宗本地個案,稱4月未踏入雨季,亦未轉熱,難估計4月出現個案原因。她稱,可能有本地蚊帶病毒,亦可能涉及未被察覺的輸入個案。她續說,如本地有蚊媒引致爆發,要同時應付登革熱及新冠病毒疫情「都係非常之麻煩」。
食環署回覆稱,會在患者居所及到訪過的地點附近展開蚊患調查和防蚊滅蚊工作,包括清除積水和施放殺蟲劑,亦會於相關地方搜集白紋伊蚊樣本化驗,以助尋找感染源頭。新冠病毒病流行期間,該署防蚊及滅蚊工作無受影響,第一期滅蚊運動已在今年2月至3月進行,第二期滅蚊運動將在4月20日展開至6月19日。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