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困難,應保持樂觀心境」,這道理人人明白,但突如其來的疫症,難免令人感到不安、焦慮、恐懼,有些人甚至胡思亂想,放大問題的嚴重程度,令心情更糟糕。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講師王蓓恩和註冊臨牀心理學家鮑偉豪提供 4 招,幫助大家保持心理健康。
- 超前思維:
面對現時出現的各種危機,鮑偉豪認為不要聚焦在「危」,應着眼於「機」,「困難時,放眼在如何找到出路。疫情過後仍要生活,想像疫情結束之後的打算,將之變成目標,並善用這段時間充實自己」。 - 回顧過去:
每個人也曾經歷低潮,回顧過去遇到困難時,是如何克服?透過重拾回憶來增加信心面對目前挑戰。 - 與親友保持聯繫:
即使不便與朋友相聚見面,也可用視像或語音通話,與信任的人傾訴,多花時間和一些讓你感到快樂的人相處。 - 學習慢活:
留在家裏時,學習「慢一點」的生活態度。王蓓恩說:「學習放慢,對生活節奏急促的香港人來說可能很難熬,要給自己多一點包容和耐性去嘗試。在家時做一些平日因忙碌而沒辦法完成的事,如斷捨離、清理手機照片、整理電子郵箱檔案、收拾家裏堆積的信件或書本、網上學習新知識、記錄一些簡單但值得感恩的事……重新實踐身心靈平衡的生活習慣。」
專題系列文章
- 辟穀斷食非人人適合 患肝、腎、心血管病者不宜 少食細嚼更利瘦身健康
- 【養生秘訣】 堅持日日運動成習慣 勿過勞忌單一 量力而為
- 掌握中秋飲食7個要訣 享受健康佳節
- 更年期女性 勿急於食補 宜以柔制秋燥 教你靜養方法
- 醫生,我有脂肪肝?超聲波、抽血 驗脂肪肝不準?
- 開學發覺眼矇矇 深近視增青光眼、黃斑病變風險 滅緩惡化有法
- 爆肌熱養眼?女士多看肌肉男補氣血兼減壓?小心過度難抽身或情緒病、傷身心
- 營氣(吸收營養)+衛氣(鞏固免疫力) 兩者失調易引發多種疾病
- 長者吞嚥困難 即食軟餐減營養不良風險 助照顧者減壓
- 八成強直性脊椎炎患者 30歲前首現病徵 水療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