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停頓復蘇後 死亡率仍可高達七成

分享此內容:

心跳突然停止,患者經急救後恢復心跳(即復蘇),表面上看來是可喜的消息。不過,原來患者停止心跳時,腦部已開始缺氧被破壞。加上心肺復蘇後的72小時,是最關鍵的黃金救援期,如果處理不當,患者即使重新恢復心跳,往後出現的後遺症,仍然大大降低患者的存活率,甚至最終死亡。

養和醫院深切治療科主任李衛全醫生指,突發性心跳停止的患者,經心肺復蘇法急救後恢復心跳,出現的一連串症狀,稱之為「急救後症候群」。它是一種結合心跳停止後的腦部損傷、循環功能異常、缺氧及再灌流反應所導致的傷害,而不單純是缺氧造成。而後遺症多與少,主要視乎患者心臟停止至復甦的時間有多少,以及心跳復甦後的各個器官支持處理是否恰當。

有研究指出,心跳停止後,由於全身的血液亦同時停止流動。而這個時間如果多於兩分鐘,大腦細胞便會開始缺氧破壞。所以從心跳停止到恢復的時間很重要,時間越長復蘇後遺症越多。李衛全醫生強調,每延遲1.5分鐘心跳的恢復,神經學的預後亦會降低百分之十四。另外,腦神經細胞除了因為缺氧即時壞死外,在恢復自發性的循環後,大腦的再灌流會產生自由基,也會造成不良的神經學預後。這種缺氧及再灌流反應,加上血流動力不穩,亦同時對於心臟及其他器官造成損害,例如腎衰竭及肝衰竭等。所以現時急救復蘇後的死亡率仍然可高達七成,情況令人關注。

另外,醫學界指出,除了要縮短急救復甦的時間,對於患者復蘇後的72小時是關鍵的救援時期。在復蘇後的首20分鐘非常重要,必須要監察着患者情況,因隨時會再一次心跳停止。而30分鐘到6至12小時是心肌和腦梗塞搶救的黃金時間。其後的時間至72小時內是穩定患者期,由於腦部及其他器官可能因缺氧和再灌流而受損,故要在這階段穩定患者的血壓及心跳等器官功能。過高或過低的血壓和過高的血氧對預後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而偏高的血二氧化碳或有助改善預後。

至於腦部,可進行低溫或冷凍治療。低溫治療是要將患者的體溫降至32至36度。李衛全醫生指出,降低患者的體溫可減慢其新陳代謝,這樣同時可以減慢腦部被破壞及傷害的速度。而腦水腫及發炎的情況亦可減低,從而降低死亡率達百分之二十六。

現時醫學界仍研究及改良治療方法,希望提升「急救後症候群」患者的存活率。李衛全醫生強調,急救後由專門處理這種症候群的專科醫護人員治療,對患者存活有極大幫助,但仍不及患者心跳停止後即時得到心肺復甦的救援,減低腦部受損的機會。所以他鼓勵市民應該參加一些急救課程,學習心肺復甦的簡單技巧,對突發心跳停止的患者有極大幫助。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01-1-1.jpg養和李衛全醫生指,市民可學習心肺復甦的簡單技巧,對突發心跳停止的患者有極大幫助。;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