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腎癌並未列入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列,但身為泌尿科醫生,自然時有接觸相關個案,而且要格外小心處理。治療癌症的最理想方法是切除惡性腫瘤,防止擴散;在其他癌症手術中,早期階段的腫瘤較小,切除相對輕易,但腎癌並非這樣。
整個腎約長10至12厘米,假如腫瘤約1厘米大,雖然比例上不是很大,但經電腦掃描檢查後,如果位置近中央腎門(renal hilum),靠近腎盂和腎大盞,而且有眾多腎動脈及分支,例如前、後分支(anterior/posterior branches),上、中、下段(upper/middle/lower segmental branches)血管,切除時必須非常留神,以免影響輸尿管及血管,擔心有流血風險,也怕腫瘤手術邊緣(surgical margins)切不清;相反如同一體積的腫瘤生長在腎的其他較遠離中心位置,而且有蒂,那麼手術便較為簡易。因此,位置不同,可能為手術帶來各種難度。有得揀,當然是微創手術好;但若然腫瘤已逾10厘米,貼緊附近其他器官,開放式手術可能比較合適。
一刀切根治 難度視乎位置
腎癌也有另一個與別不同的地方:其他腫瘤如乳癌及腸癌等,術後可運用有效輔助治療(adjuvant treatments)如化療及電療等,目的是更徹底清除癌細胞,但這些方法在腎癌上並不管用。腎癌細胞「本身可排毒」,連化療藥的效力也可以排走,電療效果亦欠佳,因此用手術去根治癌症是主要方法。由於腎功能對身體影響重大,醫生和病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切除所有「有毒」腫瘤的同時,也想保留多一點有用的腎組織,減少洗腎的風險,這就是令醫生費盡心機的時候。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