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發燒病徵多 見腦膜炎症狀立即求醫
小孩發燒常伴有其他病徵,例如食慾不振、缺乏精神、易累,又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導致咳嗽、鼻耳不舒服,或是引發腸胃炎屙嘔問題,嚴重甚至會出現皮膚變化,例如出疹或水痘。家長亦要留意病童的體溫是否上升得太快,或出現腦膜炎的症狀,例如神情變得呆滯、情緒失控、變得暴躁、不斷哭泣、抽筋,嚴重的會令病人缺氧甚至腦細胞壞死。如出現此情况,家長必須帶子女盡快求醫。
發骨燒:身體建立抵抗力
此外,坊間有「發骨燒」一說,認為孩子在某段時間內快速長高就會發燒。馮醫生指「發骨燒」除了與身體變化有關之外,亦代表身體正建立抵抗力。「發燒反映抵抗力正在攻擊病毒及建立抗體,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因為趁早建立抗體比一直沒有病痛,但後來突然大病一場好。」
馮醫生提醒,當小孩子發燒,首要是找出成因,不應只着重給病童服食退燒藥降溫。服用藥物最怕是傷害小兒肝臟,而且退燒藥含有糖份,放太久有機會滋生細菌;亦不應為小孩子「焗汗」、以酒精抹身或沖凍水涼,因為會阻礙散熱,弄巧反拙。
輕微發燒 家長注意三大事項
如果知道小孩發燒的原因和屬於輕微後,家長要注意以下三大事項:
- 可以替病童用濕毛布抹頸部、腋下或用溫水洗澡。這樣能令小朋友感到舒服一些,而又能幫助散熱及保持身體有足夠水份。
- 要讓小孩喝足夠水份,家長可留意其小便是否混濁。
- 應讓小孩留在空氣流通的地方,房間的濕度不應過高,否則難以散熱,但又不能直接吹風,容易着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