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信任是安全感的來源。沒有安全感,人便會經常處於焦慮、恐懼狀態,對身邊人和事充滿猜疑,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在過去半年社會運動的洗禮下,以往我們一直信守的道德標準,變得十分脆弱。
這令我想起那些「臥底」,一直以為是好朋友,卻在你完全沒有防範之下傷害你,那份心寒的感覺,一生難忘,從此對人的信任盡失。
阿明是個中三男生,小時候是個快樂的小孩子。在他的記憶中,媽媽是個溫柔細心的女人,對他關懷備至,愛護有加。但自從小二那次交通意外之後,他的人生就再沒有快樂——媽媽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保護阿明。「我寧願跟媽媽一起離去。」眼前的他,沒有表情,眼神空洞,思緒彷彿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母親早去世 遭父虐打
自從媽媽去世後,就只有阿明與爸爸同住。爸爸是個性格衝動的人,自從太太去世後,性情變得更暴躁,酗酒賭博,還經常拿阿明來出氣,動輒就把他痛打一頓。除了上學之外,阿明還要做家務,小學四年級已經懂得買菜煮飯,自己上學,照顧自己。爸爸對他態度惡劣,經常呼喝打罵。「中一那年的生日,爸爸說好會回家吃晚飯,我以為他記得我生日,心中有一點盼望。我煮好了飯,等到晚上10時,他還沒有回家。過後幾天也沒有回來,亦沒有放下任何生活費,我只好空着肚子上學,回家就盡量在家中找點可吃的充飢。」阿明說着,仍然沒有表情,像是在敘述另外一個人的故事。「沒有人上我們家追債,已經很好。」為了避債,他和爸爸已搬過了好幾次家。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