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訊:【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知多點 何時戴口罩眼罩?
【明報專訊】各地專家曾赴爆疫的武漢考察,其中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王廣發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他前晚(22日)在微博發文稱,估計自己患病與早前到發燒門診時沒戴眼罩有關,病毒經結膜進入身體,更推斷「防護盲點」是沒佩戴防護眼罩。傳染病醫生稱病毒經飛沫傳播,而飛沫可於空氣中霧化成微粒,接觸眼睛或被感染。專家表示急症室分流站護士的工作高危,建議穿著包括面罩、口罩的全身保護衣物。
王廣發:料病毒經結膜進入身體
王廣發在微博表示,他經過一天的治療已退燒,患病後一直思考成因。他說曾在金銀潭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看重症患者插喉,當時有穿著全身保護衣物及面罩,相信感染風險極小。他亦曾到幾間醫院的發燒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當時門診較擁擠,他佩戴N95口罩,但沒有戴眼罩,他回想自己左下眼瞼曾輕微結膜炎,其後2、3小時開始出現發燒和其他病徵。他不排除當時發燒門診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病毒經結膜進入全身,推斷「防護盲點」是沒佩戴防護眼罩。
急救抽痰病毒飛沫可霧化傳染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表示,臨牀上做插喉、抽痰及急救等高風險程序,病毒飛沫可於空氣中霧化,變成飛沫微粒,可經眼睛、結膜感染人體,醫護診治懷疑及確診個案時會穿著全套防護裝備,包括N95及防護面罩。
賴偉文又表示,醫護人員佩戴N95口罩會試戴以挑選適合的型號,確保不會漏氣,可預防肺結核、麻疹及水痘等可經飛沫微粒傳播的疾病。如市民患傷風咳、上呼吸道疾病等,會噴出帶病毒的飛沫並在空氣中霧化,外科口罩足夠阻擋飛沫微粒。
醫局專家:市民應潔手不必戴眼罩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根據世衛建議,如醫護人員做插喉等高風險程序,防護裝備須包括N95及防護面罩;若一般護理,則可將N95改為外科口罩。目前醫護人員小心為上,普遍會用N95以預防感染病毒。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指出,市民防疫最重要是清潔雙手,並非戴眼罩外出,他說若手部接觸到飛沫後沒有清潔,再接觸眼部,則有可能受到感染。
專題系列文章
- 青光眼兩類:急性致眼壓飈、眼睛劇痛、模糊 慢性慢難察覺 小心防視力殺手
- 【抗癌】李宗偉電療33次戰勝鼻咽癌 運動對癌症治療發揮關鍵效用
- 【ADHD學習攻略】從了解開始建立正面親子關係及早介入治療把握成長關鍵時機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痛症】 肩夾擊綜合徵?非肩痛元兇 運動重塑肌腱促進康復
- 睇牙科X光網上短片 港大: 4類內容錯處逐個捉
- 辟穀斷食非人人適合 患肝、腎、心血管病者不宜 少食細嚼更利瘦身健康
- 【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頸癌 癌症篩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提升治癒率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