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β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是治療高血壓藥物,但會令體重上升,而肥胖對心血管風險因素有負面影響。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一份研究報告發現,β受體阻滯劑(下稱阻滯劑)使用者的過重及肥胖比率約65%,較沒有使用該藥的比率高逾10個百分點;而其中一種阻滯劑、阿替洛爾(Atenolol)與肥胖有明顯關聯。研究認為醫生應考慮是否以阻滯劑作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用藥。
研究利用於2016年、為另一研究收集的1053名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的資料,包括其身高、體重、自行匯報的高血壓病史、用藥情况等;有185人有使用阻滯劑,當中95%表示患高血壓。
根據世衛標準,身高體重指數(BMI)達23或以上為過重,25或以上則為肥胖。阻滯劑使用者的BMI為24.6,而沒有使用該藥物的平均BMI為23.6。阻滯劑使用者過重及肥胖比率為約65%,而非使用者的過重及肥胖比率為約52%,前者多出13個百分點。
服阿替洛爾58%人肥胖
研究:有明顯關係
在185個阻滯劑使用者中,阿替洛爾及美托洛爾(Metoprolol)是主要使用的阻滯劑;使用阿替洛爾的人肥胖比率約58%,使用美托洛爾的為約38%,顯示使用阿替洛爾及肥胖之間有明顯關係。
另外,研究中有451人表示患高血壓但沒有服用阻滯劑,他們主要服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他們的肥胖比率約39%,比患高血壓同時服用阿替洛爾的59%為低。
港主要處方 質疑應否續用
研究翻查文獻,在美國、英國、澳洲等地,部分組織指引中已不再將阻滯劑列為降血壓的首選治療方案;惟文獻亦顯示阻滯劑仍是香港主要處方的降血壓藥。研究指出,β受體阻滯劑尤其是阿替洛爾,或令本身肥胖的高血壓患者的體重控制更差。研究結果令人懷疑阻滯劑是否應作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用藥。
專題系列文章
- 基孔肯亞熱多地爆發 衛健委:可母嬰傳播 暫無疫苗
- 不用日行一萬步?研究:日行7000步可降25%心血管病、38%認知障礙風險
- 【致敏食物】研究:鑑定11種蟹致敏原 首發現皇帝蟹獨有MDH 冀免不必要戒口
- 佛山爆基孔肯雅熱 世衛發警告免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可致嚴重關節炎、心臟病
- 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中暑症狀有迹可尋 初期熱衰竭大量出汗、頭痛、惡心處理須及時 免體溫續升
- 中西藥合用改善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慢性炎症反應 港大:具協同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