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於本港每日破百確診中逾三成個案源頭不明,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認為,最大問題未能堵截這些個案,且其病發至確診可達8日,建議政府增人手盡快追蹤接觸者,剪斷傳播鏈。對於全日禁堂食惹民憤,他說看照片感「淒涼」,認為政策要貼地,明白香港特質,且要有科學實證,外國可禁足,但香港不可倒模,「若要750萬人禁足,何不在(個案)追蹤上再做多點?」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繁殖率跌破1 料確診兩日後回落
據港大分析,反映本地個案感染的繁殖率在6月底高峰突破4,即1人可傳染4人,持續跌至昨日低於1,但昨確診再創新高達149宗。梁卓偉向本報解釋,病人有潛伏期,檢測也需時,料由昨日起計尚需兩三日,確診才有可能回落,而加大檢測則另有可能令確診增加。他說若疫情失控,確診會幾何式上升,但現無這情况。
為控制第三波疫情推出的晚市禁堂食在7月15日生效,當日至前日的1301宗本地及相關個案,有44.2%源頭不明;7月19日升至高峰的58.5%;其後漸回落,29日跌至35.4%。梁卓偉認為,現最大問題是未能堵截源頭不明個案,雖然源頭不明個案比例已由六成跌至約三四成,但「長年累月係咁好弊家伙」,「永遠有那些傳播鏈做不到(堵截),自然不可隔離,自然在出面播(毒)」。
稱邊防社交距離「近乎做盡」
促增人手追蹤接觸者
屯門富臨群組昨添一名食客,該60歲男子本月15日病發,相隔半個月才確診。梁卓偉昨在政府疫情記者會前稱,過去一周確診者病發至宣布確診約需5日,不明源頭個案更需六七日甚至8日,「要快點剪斷所有傳播鏈,唯一一招是追蹤,要多好多人手」,應及早借人、增聘及訓練,現正長期抗戰,「不是過了這關便無事,尚有秋天、冬天和春天」。
八達通出行量低於3月 讚港人抗疫
梁又稱,防疫得3招,邊防、社交距離,以及檢測和追蹤,首兩項已近乎做盡,「社交距離無可能做盡點,除非禁足,但不要說禁足,不准堂食都『搞成咁』,不准出街,可否想像有何事發生?」梁讚港人抗疫值得尊敬,在減少出街的呼籲下,近日八達通出行量已跌至低過3月的谷底,本來未跌至谷底的年輕人也回到谷底以下,「再壓也壓不了,那些都是真要返工搵食」。
另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長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訪問時,建議港府免費全民檢測。食衛局副局長徐德義昨沒正面回應,只稱一直有檢測策略,包括對懷疑確診者、高危群組普查等。他又稱,透過私營檢測為院舍員工、的士司機、食肆職員等採集逾5.53萬個樣本,當中16個呈陽性。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