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治通鑑:中年起鍛煉防痛症 長者也可舉重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都市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沉重,再加上久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習慣,難免出現長期痛症問題。當年紀漸長,身體機能慢慢退化,痛症問題更難根治。正因如此,物理治療的痛症處理服務具有一定需求。

姿治通鑑:中年起鍛煉防痛症 長者也可舉重
舉重運動非年輕人專利,長者也適合做。(作者提供)

 

復康運動矯正姿勢

完成物理治療後,痛楚得以紓緩,但過一段時間後,痛楚總會再找上門,究竟出現什麼問題?可能在治療中缺少了一個相當重要部分:復康運動訓練。

在探討復康運動的重要前,首先要了解一下痛症是如何衍生。

1. 不良姿勢:若長期維持同一錯誤姿勢,肌肉長期處於過分縮短或延長狀態,肌肉不勝負荷便會響起警號

2. 動作發力錯誤:常見於搬運工作,一般人會偏向使用上肢發力,但較理想應借助下肢與軀幹發力,減輕只由小部分關節負擔大部分重量所產生的勞損風險

3. 肌肉力量或耐力不足:鍛煉肌肉力量與耐力是提升身體負荷能力的另一要素,以增加應付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

不少人認為接受傳統手法或電療便能改善長期痛症,但更重要是提升身體機能以減低痛症重複出現。物理治療除包括傳統手法治療外,亦包括復康運動矯正錯誤動作,提升日常生活如走路、上落樓梯等所需肌力、活動幅度與協調能力。

舉重減緩關節退化

預防勝於治療。當步入中年以至老年,更需要加強運動鍛煉,減緩肌肉流失與關節退化速度。外國研究指出,膝關節退化患者的痛楚程度與身體能力有一定關係,意思是痛楚會隨身體機能變好而減少。但很多人會疑惑,年長人士不適合做舉重運動?但現實是,外國長者玩舉重,其舉重重量比香港業餘健身愛好者更重。在適當訓練下,長者可以先從自身重量訓練入手,打好基礎,逐漸提升舉重重量,自然更得心應手。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二級物理治療師)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