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醫院營養部早前進行一個為期約一年半的營養篩查,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為203名在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接受治療的非住院病人進行營養評估,篩查結果顯示接近半數(49%)的病人有營養不良風險。而按照「世界領導人營養不良倡議」(GLIM)的診斷標準,每4名癌症病人中有1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至於較常出現營養不良的癌症包括:淋巴癌、消化道癌症、肺癌、頭頸癌及乳癌。營養師建議癌症病人應及早接受營養篩查,並於治療期間盡量保持體重,避免因營養不良而影響治療效果。
營養篩查評估癌症病人治療期營養狀况
是次評估是全港首個採用GLIM(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定下的臨床診斷標準作為判斷,是由世界各地的營養學團體,首次就營養不良診斷標準達成共識。診斷分兩階段,營養師會先篩查出有營養不良風險的病人,再利用獲驗證、專門為長期病患作營養評估的工具「自我評量營養評估評論表」(PG-SGA SF),透過了解患者的體重紀錄、食量及飲食習慣、徵狀、活動能力等方面,從而評估他們在治療期間的營養狀况。再利用GLIM定下的臨床診斷標準,來判斷病人營養不良的嚴重程度。
每4名癌症病人1人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
篩查結果顯示,99名病人(49%)PG-SGA評分4分以上,即是有營養不良風險。而按照GLIM的診斷標準,51人屬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佔整體兩成半。亦即是癌症病人四人中有一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體重於半年內下跌半成至逾一成。過去亦有不同研究顯示,癌症病人的體重若下跌5%,會影響他們的治療效果。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補」 | 補充營養,「儲糧」應對癌症、增強免疫力,為治療打好基礎。病人應盡量攝取高蛋白、足夠/高熱量飲食(包括蛋白質、澱粉質、脂肪),亦應補充維他命、礦物質等抗氧化劑,協助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攻擊。 |
「守」 | 穩守健康,鞏固免疫力、保持體重,並針對治療副作用,為病人度身訂造合適餐單。病人應少食多餐,因應不同病徵及治療副作用選用不同食材,如口味轉變,可加入醬汁以助進食;如未能咀嚼或吞嚥,可把食物剁碎、煮腍、攪碎、打成糊狀或流質;如未能進食,可飲用營養補充配方、全脂奶或奶昔。 |
「攻」 | 當副作用開始減退,主動進攻,補充額外營養,病人應加強補充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 |
「防」 | 完成整個治療後,癌症康復者仍要注意均衡飲食及恆常運動,保持肌肉量、減少脂肪,同時增強抵抗力,防範癌症復發。 |
自2018年起,養和醫院營養師團隊為癌症新症病人免費提供初步營養評估,至今處理約500名病人,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營養諮詢,降低他們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此外,7位營養師合著的《至營食譜度癌關》,冀與更多癌症病人分享「補、守、攻、防」飲食策略和簡單易煮的至營食譜,並拆解坊間飲食謬誤迷思,助病人和家人共度抗癌治療旅程。
專題系列文章
- 【女性常見癌症】乳腺癌術後常見併發症 淋巴水腫可數年後發生 治療方法知多啲
- 【肝癌】料2050年新症翻倍 酗酒、脂肪肝致肝癌比例升 六成可預防
- 不正常的皮膚痣或斑 擔心變黑色素瘤?5個ABCDE特徵盡快求醫
- 【肺腺癌】30、40歲非吸煙者患肺癌?亞洲肺腺癌患者逾半與基因突變有關
- 【子宮內膜癌】第四大女性癌症 常見症狀收經後出血 採新分期法助精準個人化治療
- 【肝癌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超聲波堆疊微氣泡消滅癌細胞 原發或轉移性肝癌適用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咽癌發病高峰50至60歲 吃鹹魚增患病風險?了解近年放射治療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頸部淋巴結腫大未必是癌症 感染或免疫系統病或影響淋巴組織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