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下,相信不少人改變了做運動的習慣,甚至由以往習慣在健身室,改為到戶外做運動。身處香港,要到戶外做運動,多選擇公園、海濱長廊、自然教育徑或郊遊徑等,既可以欣賞自然景觀,在社交距離許可下也可除下口罩唞唞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到戶外做運動的好處似乎比在室內的多,可是也要注意兩者於運動性質及環境的差異,以減低受傷風險,適當地做運動。
吸汗衣物 戴黑超或帽
首先,出發前要注意當日的溫度及濕度。健身室多具備恆溫系統,而香港的春天,戶外濕度相對較高。天氣熱的時候,流汗較多,所以在戶外運動時,應選擇吸汗而透氣的衣物,以助身體的溫度調節。若運動時間較長(例如:行山),應預備後備衣服以便更換。記緊也要戴上太陽眼鏡或帽子,以保護雙眼。
適時補水免頭暈
另外,要帶備和飲用足夠的水或含電解質的飲品。身體缺少水分可能會導致頭暈或其他不適,故要保持充足的水分,運動時要多加注意身體狀况及變化。
運動鞋避震有承托
其次,不能忽視合適的運動鞋。在戶外跑步,路面較多凹凸不平之處,又或在堅硬的石屎路上,適宜穿著避震力較佳的運動鞋,使腳部有足夠的承托和保護。
事實上,視線和足部感知對平衡的控制尤其重要。一般來說,光線充足有助平衡。可是,如陽光太猛烈,或面向太陽做運動,有可能影響視線而干擾平衡。因此,運動人士應盡量背向陽光做運動。加上在戶外凹凸不平的路面,較難平衡,如感知機能或平衡反應較弱,容易「拗柴」。因此,在戶外運動時,要有適當的光線,並多加留意路面情况,以減低跌倒或受傷風險。
最後,接觸公衆運動設施後,記緊要消毒雙手,減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文:莊硯琦(香港公開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
專題系列文章
- 跑友注意:膝內側疼痛未必韌帶、半月板問題 或鵝足滑囊炎 P.OL.I.C.E 急救
- 腹痛勿掉以輕心 緩解婦科腹痛有法: 按穴+心情調節
- 怎樣才達到高強度運動?HIIT刺激神經再生、改善心血管健康 中風患者可做?
- 網球肘有徵兆:握拳、提重物、轉動門把疼痛加劇 前臂負重增風險
- 逆齡抗衰老要三管齊下?認識「生命時鐘」:染色體端粒 控制細胞衰老
-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 需要補鈣嗎?更年期、骨質疏鬆病人怎樣吸收鈣質?鈣片會致腎石嗎?
- 被踢出FDA健康名單:白麵包、乳酪、早餐穀物中添加糖是「元兇」?哪些食物符合新標準?
- 【匹克球】pickleball集網球×羽毛球×乒乓球 訓練心肺手眼協調
- 胃氣從何來?哪些食物易在腸胃內產生氣體?消化健康注意9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