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籲勿輕視行山 不熱身易傷關節

分享此內容:

物理治療師籲勿輕視行山 不熱身易傷關節

【明報專訊】告別炎夏,又是行山的好季節。有物理治療師指出,不少市民都輕視遠足運動,平時缺乏鍛煉及行山前亦無熱身,或穿著不合適的衣物行山,增加受傷風險。

戴麟趾康復中心一級物理治療師陳嘉敏說,行山受傷傷者多數很久沒行山或少運動,踏入秋天便行山,但關節根本未預備好,令關節痠痛。他說,行山是種要使用全身肌肉的長時間耐力運動,對於肌肉需求大。

勿穿牛仔褲 路崎嶇穿高筒鞋

物理治療師籲勿輕視行山 不熱身易傷關節

近年流行「行山打卡」,不少愛美的女生為求拍攝美照,往往會穿牛仔褲、布鞋等「行街」裝束行山。二級物理治療師陳以立說,行山時間長且動作大,牛仔褲散熱慢,也不利於跨大步,宜穿寬鬆衣物;而布鞋的保護力也不夠。陳嘉敏補充,市面有多款不同的登山鞋,要挑選鞋底坑紋較深的,才能有效抓住地下;鞋頭最好較硬,保護腳趾。如果登山者希望走崎嶇的路,宜穿高筒行山鞋;若走平坦山路,又想挑戰速度的話,適宜穿低筒,較輕身的鞋。

陳嘉敏說,他最常遇到的行山後創傷是膝關節痠痛,建議行山前必須熱身,運動後也需要伸展,同時需訓練下肢肌肉,以增加肌肉力量,減低受傷風險及因乳酸積聚而引致的肌肉痠痛。他又提到,足踝扭傷也是常見的一種創傷,受傷原因通常是因為山路崎嶇不平,導致「拗柴」。如果不加理會,腫痛會一直持續,長遠更會影響足部活動能力。

陳嘉敏又說,登山者絕不適宜獨自上山,若然登山者在上山途中受傷,可以隨身衣物紮一下自己腳踝,以固定傷口,再由朋友攙扶下山;回家後也應該以冰敷患處,以減輕腫脹。此外,也可使用肌內效貼布,利用貼布特有的張力和回彈性作用,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減輕關節腫脹。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