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國牛津大學等多間英國大學和醫院共同進行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人患上血栓、血小板水平少或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都明顯低於感染新冠的患者,顯示接種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其中接種了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而於28日內因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者,估計發生率是每1000萬人有143人,新冠患者則為1699人,高近11倍。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後10人出現心肌炎 港大袁國勇團隊研究:或靜脈注射有關(附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英國新冠大型研究:接種BioNTech或阿斯利康疫苗者 併發症風險遠低新冠患者
研究人員分析了逾2900萬名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間,注射第一劑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下稱牛津疫苗)或BioNTech-輝瑞疫苗(下稱BioNTech疫苗)的人士數據,以及追蹤了大約170萬名新冠患者,探究他們在接種或確診後8至28天,出現血栓塞(血管有血塊阻塞)、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數量低的疾病)等併發症的比率。
分析逾2900萬打針者數據 與170萬新冠患者比較
結果發現,接種完首劑牛津疫苗者,出現凝血情况和血小板數量低的風險,確實較尋常增加;接種完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者,因流向腦部的血液受限造成血栓和中風(即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亦比正常情况高。不過,這些比率遠低於新冠患者。研究員估計,1000萬接種了首劑牛津疫苗人士,接種後28日內因血小板數量偏低而入院或死亡者,佔107人;新冠患者確診28天內因此入院或死亡者,每1000萬人中有934人,高前者8倍。接種了第一劑牛津疫苗而於28日內因罕見凝血情况入院或死亡者,每1000萬人中佔66人,新冠患者則達12,614人,高前者近200倍。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接種第一劑BioNTech疫苗 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發生率每1000萬人中有143人
至於接種了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而於28日內因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者,估計發生率是每1000萬人有143人,新冠患者則為1699人,高近11倍。
《英國醫學期刊》周五刊出的這項研究已經過同行評審,由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等幾所英國大學和醫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他們全跟牛津疫苗開發者無關。
(彭博社/CNBC/BBC)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