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有阻擋外來細菌或病毒襲擊的作用,但亦有機會錯誤攻擊自身組織,引起各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當血管受襲時可導致血管炎,引發的徵狀可以很廣泛,包括皮膚紅疹、皮膚潰瘍,亦可以是發燒、關節痛,甚至是血尿、氣促或血壓上升。若未能及早診斷和適當治理,有可能產生血管纖維化及收窄,影響血液供應,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一旦出現以下四個警號,應及早求醫查找病因。
血管炎種類多 發燒、皮疹、關節痛徵狀多變
養和醫院風濕科專科醫生黃佩茵醫生表示,由自身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血管炎,在香港不算常見,但此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齡的人士身上發生,而且種類繁多(見表1),例如大多在兒童發病的川崎症正是血管炎的一種;而青年人則較多患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成年及年長人士則以高安氏血管炎及ANCA抗體相關血管炎居多,例如過敏性肉芽腫血管炎及顯微性多血管炎等。
黃醫生稱,不同的血管炎會影響人體內不同的血管,無論大中小至微絲血管都可能出現炎症,引起各種各樣徵狀(見表2)。以影響大血管的高安氏血管炎為例,可引起血壓高及心絞痛等徵狀;巨細胞動脈炎則可引起頭痛、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ANCA抗體相關血管炎既可影響肺部導致氣促,也有機會損害腎臟引起腎炎。正因為血管炎引起的表徵十分多樣化,沒有特定或指向性病徵,故患者初期並不容易察覺,卻可能已對身體造成嚴重的破壞。
炎症可致血管收窄纖維化 影響心臟致心血管疾病
黃醫生指出,如果病情未能及早發現,炎症或可引致血管收窄及纖維化,令血流供應減少,有些患者因而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况,又或皮膚缺血可形成潰瘍壞死。若影響心臟及腦部血管更可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疾病,因此得到及早診斷及盡早控制病情十分重要,以盡量減低後遺症的發生以及對患者造成的永久傷害。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表1:血管炎種類(部分) |
.高安氏血管炎 |
.巨細胞動脈炎 |
.結節性多動脈炎 |
.川崎症 |
.白塞氏血管炎 |
.ANCA抗體相關血管炎──如過敏性肉芽腫血管炎及顯微性多血管炎 |
.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 |
表2:血管炎徵狀多變,較常見徵狀 |
.發燒 |
.頭痛 |
.疲勞 |
.體重下降 |
.食慾不振 |
.關節疼痛或腫脹 |
.皮膚出現紅疹、紫斑甚至潰爛 |
.視力模糊、眼紅或發炎 |
.手指和腳趾末端變白、變紫或變紅 |
.肌肉酸痛無力 |
.咳嗽、氣促 |
.血尿、蛋白尿 |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