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受呼吸困難、疲勞及運動能力下降的困擾,這些問題影響生活質素。太極的柔和動作、呼吸控制與平衡訓練,能改善肺功能、增強平衡力與心理健康;而水療則透過浮力減輕關節負擔,水的阻力能促進肌力和全身協調,改善運動耐力、呼吸肌力,從而提升生活質素。水中太極融合傳統太極與水療特性,成為一種創新的康復選擇,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支持。

什麼是水中太極?
改善呼吸 提升協調 增核心穩定

水中太極是一種結合太極原理和傳統水療技巧的創新治療。整套動作包含19式,專注於改善呼吸、提升身體協調、增強核心穩定和平衡能力。練習過程強調緩慢而深長的呼吸,配合腰部擺動及手腳的協調動作,形成流暢、輕柔且連貫的運動流程。這一療法保留了傳統太極的精髓,包括柔和自然、圓活連貫的特點,同時結合水療的優勢,一脈相承,有效達到養生和全身運動的效果。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水中太極–水中太極結合太極原理與水療技巧,專注改善呼吸,提升協調,增強核心穩定和平衡能力。(作者提供)

水中太極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有何益處?
浮力減關節肌肉負擔

水中太極針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多項獨特優勢。

  • 減輕運動負擔:水的浮力減輕關節和肌肉負擔,提升平衡感與穩定力,讓患者以更輕鬆方式鍛煉身體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借助浮力–利用水的浮力,參加者可輕鬆完成單腳站立等高難度平衡動作,從而提升穩定力與平衡感。(作者提供)

  • 改善呼吸控制:注重呼吸與動作的協調,通過緩慢而有節奏的深呼吸練習,幫助患者改善呼吸節奏,減輕氣促問題
  • 心理放鬆:結合專注的呼吸與緩慢動作,有助緩解焦慮與壓力,讓患者在身體與心理上同時放鬆
  • 提升運動耐力與生活質素:研究顯示,水療運動能顯著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運動耐力、呼吸肌力和生活質素,讓他們逐步恢復身體機能並提升幸福感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受呼吸困難、疲勞及運動能力下降的困擾,影響生活質素。(設計圖片,catinsyrup@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發高燒是流感定傷風感冒?流感高峰將至憂疫苗副作用?醫生拆解上呼吸道疾病和疫苗問題


專業課程:影片輔助易理解 音樂添趣味

九龍醫院物理治療部去年推出專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設計的水中太極課程,在恆溫泳池中進行,特別強調呼吸與動作的協調,幫助患者提升呼吸效率並減輕氣促問題。課程由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訓練。為增強學習效果和趣味,課程加入了以下輔助特色:

  • 教學影片(圖):清晰展示水中動作,患者更易理解和學習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作者提供)
  • 家庭練習小冊子:提供動作圖解與詳細說明,方便患者課後於社區泳池自主練習
  • 音樂與舒適氛圍:輕柔音樂與視覺元素營造放鬆愉快的環境,增強課堂吸引力與參與感

    初步反饋顯示,參與者對課程安排與資源(如教學影片)表示滿意,指出音樂與浮具提升了課程的趣味與舒適度。雖然部分參加者在初期出現呼吸困難,但隨着持續訓練,徵狀逐漸改善。課程結束後,參加者可以在社區泳池中繼續練習,逐步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為長期健康管理奠定基礎。

    未來,醫療團隊將通過量化數據進一步評估課程效果,包括患者功能改善、呼吸肌力提升和生活質素增強,並持續改善課程設計,惠及更多患者。有興趣參加水中太極課程,可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評估是否適合。

相關閲讀:氣溫低易關節炎發作?是退化性或類風濕關節炎症狀?不遵醫囑擅停藥易復發


水中運動課程其他選擇

除了九龍醫院,坊間還有不少機構提供水療或水中運動課程,包括香港復康會、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等。

文:江小燕

(九龍醫院物理治療部資深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水中物理治療專科組委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