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每20人即有1人曾腦癇發作,不少患者需服藥控制病情,惟約三成屬「藥物難治型癲癇」,需考慮大範圍開顱手術確定病源再治療,但開顱容易令病人卻步。瑪麗醫院去年起引入全自動機械人立體定位輔助系統(下稱輔助系統),讓醫生能透過極小的顱骨開口進行腦部微創手術,其中毋須開顱便可確認癲癇病源,比其他導航系統更精準,亦可將手術時間減半,大幅提升效率。

瑪麗引入機械臂微創助查腦癇 免傳統手術大規模開頭顱
「立體腦電圖」手術旨在為腦癇病人找出異常腦電波源頭,若病人未能透過藥物壓制症狀,醫生便有可能建議接受手術以鎖定腦癇源頭,再做臨牀腦部射頻熱凝術作治療。傳統手術需要大規模打開頭顱,以在腦部放置電極偵測腦電波。
瑪麗醫院去年1月引入輔助系統,成本約800萬元,用作施行「立體腦電圖」手術、治療柏金遜症及其他運動障礙的「深部腦刺激術」、腦立體定向活檢、激光間質熱療及腦神經內窺鏡手術。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