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講座特稿】治療淋巴癌化療配標靶藥增成效

分享此內容:

淋巴系統由遍及全身的淋巴管及淋巴結組成,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淋巴癌是淋巴系統的癌症,至今成因未明,但由於種類繁多,病徵多元化,患者很容易忽視及與其他病症混淆。為促進市民對淋巴癌的認識,由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合辦的「淋巴癌診療新趨勢」講座,日前假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席上大家踴躍提問,對淋巴癌診斷及治療有更深入認識。

【淋巴癌講座特稿】治療淋巴癌化療配標靶藥增成效
梁憲孫醫生鼓勵病人積極面對病情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每年新增病人約1,000名,死亡人數300多人。養和醫院內科部主管、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科中心主任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表示: 「所有淋巴細胞都有機會成為癌症或腫瘤,由於淋巴細胞透過淋巴系統遊走全身,所以淋巴癌容易擴散至全身。最常見出現在腸胃、皮膚、鼻腔位置,並大部分出現在淋巴結。有三分二患者是因觸摸到淋巴結脹大而發現淋巴癌。」

仔細檢查和分類才可對症下藥

淋巴細胞主要有B、T 及NK 細胞,當中以B細胞最為常見,有八至九成患者屬於B細胞淋巴癌。淋巴癌分為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在華人個案中,大概九成患者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根據淋巴癌細胞生長速度,分為高毒性及低毒性。高毒性生長較快,可在一至兩星期脹大一倍。低毒性生長較慢,較易處理,但復發機會高。由於淋巴癌多屬擴散性,故需留意擴散程度、檢查其他器官有否受到影響。以往會進行全身的電腦掃描檢查,現時會以正電子電腦掃描(PET / CT)探測細胞活躍情況,也會檢查骨髓是否受影響。假如高度懷疑患有淋巴癌,需將整粒有問題淋巴結以針抽或手術取出,進行活組織檢查和分類,增加用藥準確度及減少癒後情況的影響。

【淋巴癌講座特稿】治療淋巴癌化療配標靶藥增成效
市民關注治療淋巴癌期間出現如白血球數量不足等情況,梁醫生詳細解釋現行的治療方法,釋除疑慮。

淋巴癌分為四期

淋巴癌分為四期:第一期是單一組淋巴組織有腫瘤;第二期是橫隔膜以上或以下有兩組淋巴腺部分出現腫瘤;第三期是橫隔膜上下淋巴腺內亦有腫瘤;第四期是擴散至淋巴組織以外位置,例如骨髓、肝臟及腦部。梁憲孫醫生表示: 「由於淋巴癌難用手術全部切除,亦容易復發,因此一般施行手術只用在確診及病理分類。放射治療對控制淋巴癌的反應很理想,但由於只能局部治療,因此通常會使用藥物治療如化療及標靶藥,在需要時可加以電療輔助。雖然藥物治療有一定副作用,但大部分屬可接受,例如嘔吐及胃口差等亦有方法處理。此外,現有多款標靶藥選擇,與化療藥物混合使用能夠加強效用。由於藥物治療效果良好,即使是第三或四期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

積極面對勿放棄治療

在控制淋巴癌病情的同時,醫生也會為患者檢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愛滋病的病毒反應。梁憲孫醫生解釋: 「香港有一成人屬於乙肝帶菌者,由於患者進行化療及標靶藥治療後,抵抗力會下降,潛伏身體的病毒或會變得活躍,進而破壞肝臟。因此,患者必須同時服食抗乙肝病毒的藥物,以預防肝炎惡化。此外,患者在治療期間要預防受到感染,避免到人多地方、忌吃生冷食物及帶皮的水果,尤其是一些需要連皮進食的水果如士多啤梨及提子,一旦發燒要盡快入院治療。」

首次治療非常重要,因為用錯藥物、分量不足及沒有定期注射,都會影響病情。梁憲孫醫生指出: 「治療期間盡量不要延遲注射藥物,在可承受情況下盡量不要減藥,醫生會定期監察患者狀況。患者在完成六個月化療後,有機會可以再進行兩年標靶藥治療,以減低復發機會。如不幸復發,醫生或會處方另一套化療療程,個別病人尤其年輕病人可進行骨髓移植,當中大部分病人可進行自體的血幹細胞骨髓移植。」他強調患者即使對藥物反應欠佳,也不要放棄治療,藥物或有助控制病情,應與醫生商討處理方法。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