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港大新抗體治愛滋病毒腸道炎 盼發展成免疫療法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醫學界仍未破解愛滋病發病機制的謎團,亦未有藥可根治,香港大學愛滋病研究團隊研發一種可阻斷腸道炎症機制的新抗體。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指出,每名愛滋病患者都患有由愛滋病病毒1型(HIV-1)引起的腸道炎,嚴重會引致死亡,新研究有望減少HIV-1在腸道的複製力及數量,盼未來發展成免疫療法。

明報記者

師承美籍華裔愛滋病權威何大一的陳志偉,連同博士後研究員張嘉龍帶領團隊研究,在2013年發現新型「蛋白分子Δ42PD1」。團隊其後發現Δ42PD1主要存在於腸道的「γδ-T淋巴細胞」上,在HIV-1急性感染者體內含量高達10至20%,而正常人的水平低於1%,「Δ42PD1」含量愈高愈容易引致炎症。

團隊用15隻老鼠測試,發現「蛋白分子Δ42PD1」與「蛋白分子TLR4」結合後會導致腸道炎,令感染者體內的腸道發炎及黏膜組織受損,以致細菌入血進一步引發其他炎症。團隊將帶有「Δ42PD1」的「γδ-T淋巴細胞」注射入老鼠體內研發出新抗體,可阻斷「Δ42PD1」與「TLR4」結合而引發的炎症機制,減少因HIV-1感染所引起的腸道炎。

HIV病毒集中腸道 引起發炎

現時普遍所見,HIV病毒在早期集中於腸道範圍,引發腸道炎。張嘉龍表示,「CD4淋巴細胞」會在炎症出現後被激活,聚集到腸道對抗炎症,此時「CD4淋巴細胞」就會被HIV-1感染並死亡,數量明顯減少,加上HIV-1會不斷在腸道複製數量,令腸道炎加劇,形成惡性循環。若「CD4淋巴細胞」跌至每微升少於200個時,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便有可能出現愛滋病病徵。

港大發現的新抗體可阻斷炎症機制發生,明顯減少HIV-1感染所引起的腸道炎。若減低腸道炎病發率,可減少「CD4淋巴細胞」聚集在腸道及受HIV-1感染的風險,修復人體免疫力。張嘉龍推斷,新研究有望減少HIV-1在腸道的複製能力及數量。張補充,腸道炎患者會出現腹瀉、嘔吐,嚴重者甚至會痾血。

治HIV感染者腸道炎黏膜組織損傷

陳志偉希望研究可幫助治療HIV感染者在早期的腸道炎和黏膜組織損傷,並期望進一步擴大研究,如流感、結腸炎及癌症等,期望日後將抗體發展成新的免疫療法,並擴展至其他機制相似的疾病,令更多病人受惠。研究結果於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上發表。

據衛生署資料,截至今年3月,本港累計有8612名HIV感染者,病發率未有下降趨勢,當中有八成透過男男性接觸感染。HIV初期感染者表面與正常人無異,病情進入慢性期後,會因免疫系統不斷受破壞而變為愛滋病人。
https://video3.mingpao.com/inews/201708/newspaper20170824hku.mp4 港大新抗體治愛滋病毒腸道炎 盼發展成免疫療法(郭慶輝攝);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8/01-8.jpg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右)及博士後研究員張嘉龍(左)帶領研究團隊,新研發一種可阻斷腸道炎症機制的新抗體,可減少愛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所引起的腸道炎,亦有望減少HIV-1在腸道的複製能力及數量。(郭慶輝攝);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8/02-4.jp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