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關節病變】腰背痛或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腰、關節及其他器官 持續痛宜盡早求醫

年輕一族常駐辦公室,久坐易勞損;運動或健身時亦常缺乏熱身或動作不當,容易導致腰背痛。但腰背痛不一定屬勞損或肌肉傷患,患者如持續數月疼痛不減,有可能是患上脊椎關節病變 —— 屬風濕病的一種,即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病人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己身體的關節,甚至其他器官。 腰背痛持續?或脊椎關節病變 免疫系統攻擊腰及其他器官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黃佩茵醫生指出,脊椎關節病變男性患者比例相對較高,且多在40歲前病發。病變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影響中軸腰椎,即是強直性關節炎;另一類是周邊性的脊椎關節炎,跟類風濕性關節炎較為相似。如屬影響中軸腰椎的那一種,病人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脊椎,令每節腰骨產生病變,久而久之會形成類似鈣化、骨質增生的情况,令兩節脊椎連起來一起生長,導致背部強直及僵硬。 脊椎關節病變除影響腰部外,亦會影響身體其他周邊關節,例如膝頭、腳踭、其他小關節等,甚至有些病人的牙骹或胸椎亦受影響。脊椎關節病變亦有機會攻擊其他器官。有些病人首先可能是眼睛出現問題,如眼紅、眼痛、眼睛怕光,求診眼科專科醫生時發現患有虹膜炎或葡萄膜炎。另有病人首先是皮膚出現問題,通常是銀屑病;另外一類脊椎關節病變的病人自身免疫系統會攻擊腸道,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出血等腸道問題,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便屬於這個類別。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藥 分辨腰痛:發炎性質多出現晨僵 勞損則走動時疼痛 病人有腰痛時,最重要是分辨症狀為勞損性質,抑或是發炎性質(即與自我免疫系統有關),如果是發炎性質,病人通常會出現「晨僵」,即是一早起床會有腰部僵化的情况,需要20至30分鐘才好轉。若屬勞損性質,起床、長時間休息後痛楚可得到紓緩,但在做動作、走動時會較易出現疼痛。 成因不明 遺傳及環境誘發皆有可能 有關免疫系統疾病,大都是成因不明,於脊椎關節病例當中,的確有一類病人與遺傳基因有關。除了先天性遺傳外,也有很多其他環境因素誘發此病變,例如吸煙、飲食不均衡、腸道益生菌不平衡等。 治療脊椎關節病變,首先要對病人進行詳細的病歷診斷,包括病人創傷歷史、家族病史、有否患上發炎性的腰背痛等,繼而再進行一連串抽血或掃描檢查,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疾病,然後才能為病人初步診斷出病因是勞損、其他關節病,或是脊椎關節炎。 相關閲讀:【風濕科】了解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銀屑病等徵狀和治療 三高患者要注意什麼? 把握治療黃金期 盡早改善病情紓緩痛楚 如病人能及早在治療黃金期內求診風濕病科,有望盡早獲得適切醫治以減輕痛楚,從而提高其生活質素。較嚴重的病人發炎指數相對高,部分還可能有家族病史及基因遺傳,這些病人需要採用比較進取的治療方法,並以減低痛楚為優先考慮,及早使用改善病情的風濕病科藥物。而另一類則是疼痛未算太嚴重的病人,可以先採用消炎止痛藥,亦可考慮配合物理治療以紓緩病情。 部分病情更嚴重的病人,若未能透過以上方法改善疼痛等問題,便可能建議採用比較嶄新的生物製劑。黃醫生表示,生物製劑是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抑制體內免疫系統,從而減低對關節的攻擊及疼痛,可選擇針藥或口服藥。此外,亦有傳統抑制免疫系統的口服藥物,不過這種藥物對於周邊性關節炎相對較有效。 如病人在發病後幾年才求醫,關節病變已經形成,相對是較難根治,不過這類病人仍然有機會透過接受以上治療改善病情,即使未能完全逆轉病情,仍可望減輕病人承受的痛楚。研究發現及早求診及用藥的病人,可相對減低停藥後復發的機會或延遲停藥後復發的時間。 多做伸展運動、飲食均衡、勿吸煙 除藥物醫治外,黃醫生亦建議病人多做運動,尤其是伸展運動、游泳,同時也要保持身體健康,盡量減低壓力、避免吸煙、注意飲食均衡、減低益生菌不平衡引致的腸道發炎。維持身體健康及抱持正面生活態度,對控制脊椎關節病變有關鍵作用。 Read more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明報專訊】什麼是吉巴氏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罕見而嚴重的急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以致神經發炎及失去功能,出現四肢疼痛、麻痹及肌肉漸漸無力等病徵。大多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在發病前,都有前期病史,例如:腸胃炎、肚屙或傷風感冒等。康復路上,醫護人員的努力、病人的堅持、家人的體諒、僱主的接納,缺一不可。 相關文章:腸胃炎丨衛生處方:病毒性腸胃炎 天氣轉冷易中招 吉巴氏綜合徵患者發病前腸胃炎肚屙肚痛 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 吉巴氏綜合徵十分罕見,病發率每年計每10萬人有1至2人。病發時,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以致神經發炎及失去功能,出現四肢疼痛、麻痹及肌肉漸漸無力等病徵,嚴重會影響呼吸能力,需要利用輔助呼吸機維持生命。 大多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在發病前,都有前期病史,例如:腸胃炎、肚屙或傷風感冒等。因腸病毒感染腸胃炎而導致吉巴氏綜合徵者,佔25%至50%。患上吉巴氏綜合徵,症狀約於發病後2個星期出現,然後變得穩定;4星期後,症狀開始慢慢改善。若病人接受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或血漿替換治療,就能加快康復速度。 高齡、腸病毒感染患者 復康預期較差 超過八成患者,能於6個月以後恢復獨立步行能力。但若病者有以下情况:高齡、腸病毒感染、患病過程較急及較嚴重,或需要利用輔助呼吸儀器呼吸者,復康預期會比較差。吉巴氏綜合徵患者1年後死亡率約為3%至7%。 個案:由腸胃炎到呼吸困難 小明(化名),20來歲,性格活潑、好動、開朗。她從事文職工作,平常喜愛遠足和寫部落格,還時常上載自己遠足照片和心得與別人分享。有一天她與朋友吃過一頓豐富的海鮮晚飯後,感到腸胃不適,不停肚屙肚痛。於是她到急症室求診,初步診斷為腸胃炎,住進醫院。但奇怪的是,除了肚痛肚屙之外,她開始感到雙脚漸漸麻痹無力,甚至起牀走路都顯得困難重重。更惡劣的是,她開始感到呼吸困難,血氧量非常低,醫生要為她緊急插喉,接上呼吸機維持生命。她被送進深切治療部,接受一連串檢查,最後證實患上吉巴氏綜合徵。經醫生治療後,小明的呼吸能力慢慢改善,可以移除呼吸機;可是仍需在氣管處開個切口,接上氣喉以保持呼吸暢順。之後她被轉到普通病房,待病情穩定後,再轉到復康醫院接受復康訓練。 相關文章: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復康療程助站立、刺激萎縮肌肉 第一次看到小明時,她說話十分困難,因為氣管造口漏氣,發聲時特別用力。初步評估她的體能,手腳活動軟弱無力,縱使用盡全身力氣,也只能微曲手指或曲起手肘。牀上翻身亦需要別人幫助,坐在牀上更會東歪西倒。縱然在兩人扶持下,她因雙腳軟弱無力,完全不能站立。可幸是她頭腦清醒,樂觀積極面對病情。作為小明主診物理治療師,隨即設計一連串復康療程:包括利用站立牀幫助她站立;透過電療儀器刺激她已萎縮的肌肉,加快力量恢復;同時她亦要做功能訓練,例如牀上翻身、起牀、坐姿平衡等。每個訓練對於小明來說,都是極大挑戰。每次完成訓練後,她的身體都疲憊不堪。可是她並沒有退縮! 訓練兩個月 可用步行架走15米 隨着病情改善,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小明體能慢慢恢復。兩星期後,醫生為她除去氣喉。她可以像常人般呼吸,欣喜若狂。沒想到能正常呼吸是一件如此可喜的事!她的肌力得到改善,可自行坐在牀上保持平衡,在二人扶持下,她利用步行架可短暫站立。這少少的進步,對她來說像打了一口強心針,亦驅使她更積極努力參與復康訓練。她甚至把自己每天訓練內容,巨細無遺地記錄在部落格當中。經過連續兩個月訓練,她已可以自行起牀;在別人輕扶下從牀上轉移到輪椅;在一人扶持下,利用步行架步行15米距離。 復康團隊開始為她制訂回家方案,包括家居設計、照顧者訓練、復康儀器購置、教導家居復康運動,以及預約後續的門診復康治療。還記得小明出院的情景,她的臉上充滿喜悅和感恩!小明的進展給予我們很大鼓勵!她出院後,在日間復康中心接受持續的康復訓練。在完成整個訓練後,她可利用前臂撐着拐杖在戶外走動。更高興的是,她已返回工作崗位,重操文職工作。 1年半後,偶爾看到小明的部落格,貼上她幾天前遠足登頂的照片,看她滿臉自信,打從心底裏為她高興。 小明的復康確實是一個奇蹟。這奇蹟不常有,但這經驗給我很大的鼓舞,也成了工作上很大的動力。除了醫護人員、復康工作者的努力外,病人自身努力堅持及積極面對的態度、家人無限的體諒及支持,以及僱主接納,給予彈性的工作安排,都是奇蹟發生的重要因素。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永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腦科專研組主席、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冠疫苗】紅斑狼瘡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長期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知多啲

新冠疫情持續,接種新冠疫苗是其中一個保護自己的有效措施。然而,部分患有長期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如紅斑狼瘡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可能對疫苗的安全性或對本身病情的影響有所憂慮,以至對於接種疫苗與否猶疑未決。養和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醫生引述研究數據指出,因接種疫苗導致本身病情惡化的風險很低,大多數只屬短暫影響;而疫苗確實能夠減輕受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病情及死亡風險,因此建議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積極考慮接種,惟需先評估病情穩定性。至於應接種科興或是復必泰疫苗呢?若接種第3針應該溝針嗎? Read more

流感疫苗|噴鼻式疫苗非人人適用? 哮喘、免疫系統受損、感冒發燒等8類人士要注意 何栢良籲兒童長者院舍院友優先接種

【明報專訊】為應對冬季流感季節,2020/21季度「疫苗資助計劃」已展開。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19日)在商台節目表示,政府已購買約83萬劑流感疫苗,建議優先讓高危者接種,包括65歲或以上長者、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院友,以及6個月以上至6歲以下兒童。至於市面上有傳統針劑流感疫苗及噴鼻式流感疫苗兩種,究竟兩者的藥效是否相同?哪類人士不適合噴鼻式流感疫苗呢?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有哮喘、氣喘、免疫系統受損、長期服用類固醇、正服用亞士匹靈的兒童和青少年、感冒發燒或吉巴氏綜合症等患者都不適合。 Read more

煮得Smart:吃七彩蔬果 激活免疫系統

類黃酮是植物性化學物,可激活免疫系統。類黃酮不僅令水果和蔬菜產生不同天然色素,而且是抗氧化物,能保持淋巴循環系統健康,抵抗細菌和病毒,故此不時攝取不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乃十分重要,可為身體提供各種類黃酮。類黃酮是植物性化學物,可激活免疫系統。類黃酮不僅令水果和蔬菜產生不同天然色素,而且是抗氧化物,能保持淋巴循環系統健康,抵抗細菌和病毒,故此不時攝取不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乃十分重要,可為身體提供各種類黃酮。類黃酮是植物性化學物,可激活免疫系統。類黃酮不僅令水果和蔬菜產生不同天然色素,而且是抗氧化物,能保持淋巴循環系統健康,抵抗細菌和病毒,故此不時攝取不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乃十分重要,可為身體提供各種類黃酮。 Read more

【有片】腿變形成因多 運動未必拉得直 O形:膝退化 X形:或免疫系統疾病

【明報專訊】人人都想有一對又長又直的「鉛筆腿」,偏偏很多人發現自己雙腿往內或外彎;有父母更會擔心孩子雙腿發育不良,長大後變成O形或X形腳。這些是病態嗎?網上有短片教授以運動「矯正」腿形、塑造直腿。到底能否透過做運動拉直雙腳? Read more

【肝癌】激活免疫系統 K.O.肝癌 二線治療有效率升 副作用較少

【明報專訊】肝癌是香港第3號癌症殺手,2017年共奪去1552人性命。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把標靶治療列為晚期肝癌病人一線治療,最新研究指免疫治療PD-1抑制劑是有效的肝癌第二線治療。現時有不同的臨牀研究,把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一同使用,希望加強治療效果。   (magicmine@iStockphoto) 第二線治療——最新研究指免疫治療PD-1抑制劑,是肝癌第二線治療,有效率約為15至20%,比傳統二線標靶藥的10%理想。   癌魔入侵肝門靜脈 不宜動手術 陳先生,65歲,剛確診肝癌,腫瘤達16公分並入侵肝門靜脈,肝功能已轉差,Child-Pugh分級為B。Child-Pugh分級是肝硬化嚴重度分級,分A、B、C等3個級別,C為最嚴重。外科醫生評估後認為不適宜手術切除,轉介臨牀腫瘤科。病人首次來見我時臉色已泛黃,但精神尚可。他兒子問道:我們在網上讀了不少關於免疫治療的資料,未知我爸爸能否採用?   擴散肺部 曾用標靶治療 李先生,60歲,乙型肝炎患者,4年前患上肝癌,曾接受多次手術及射頻消融的治療,病情受控,奈何今年起情况反覆轉差,肝臟及肺部有多處擴散,曾採用標靶治療,但後因嚴重的手足綜合症而停藥。首次求診時他和太太擔心問道:我的女兒約半年後結婚,我很想親身參與,但實在憂慮屆時我的身體狀况,醫生,你能否幫我完成心願。 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抵禦外來細菌及病毒入侵,保護身體免受傷害。理論上免疫系統亦能消滅不正常細胞,如癌細胞等。但癌細胞非常狡猾,能激活體內煞車系統,阻礙免疫細胞辨認能力,癌細胞躲過追捕並增生,破壞身體機能。直至近年,2018年奪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美日學者,發現免疫細胞上的蛋白「PD-1」及「CTLA-4」為免疫系統煞車的元兇,研發出相應抑制劑,使免疫細胞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狡猾癌細胞 「扮嘢」避追捕 癌細胞表面的PD-L1配體,當與免疫細胞的PD-1結合時,便會抑制了免疫細胞的殺癌功能,情况恍如癌細胞喬裝成正常細胞,避過免疫細胞的監察。而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的作用便是阻止癌細胞的PD-L1配體與免疫細胞的PD-1接觸,重新激活免疫系統的抗癌機能。 臨牀研究已證實免疫檢查抑制劑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膀胱癌、頭頸癌等癌症,而最新研究亦發現免疫療法能應用於肝癌病人。   (作者提供) 腫瘤壞死——治療前(左)及治療後(右),掃描影像顯示治療腫瘤完全壞死。   根治措施只適合早期肝癌 肝癌是現時香港第3號癌症殺手,早期患者可透過外科手術、肝臟移植,或射頻消融達根治效果。但只有30%的患者確診時適合上述根治性措施,其餘70%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期或晚期,傳統上只能採取標靶藥治療或經動脈化療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經動脈化療栓塞是在病人腹股溝動脈插入導管至肝動脈,直接注入化療藥物及栓塞物至肝腫瘤,殺死癌細胞。 現時晚期肝癌病人的一線治療為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 或樂伐替尼(Lenvatinib)。研究顯示標靶治療能提高病人存活率,但治療有一定局限,首先是治療本身的副作用,其次是藥物只適用於肝功能理想的病人(Child-Pugh分級A) ,而且用藥平均3至6個月後,大部分患者都會產生抗藥性,需轉用其他治療。   最新研究指PD-1抑制劑是有效的肝癌第二線治療,其好處及特點如下: 有效率約為15至20%,比傳統二線標靶藥10%理想 腫瘤控制較持久,對免疫治療有效的病人,90%治療反應會持續超過半年,愈50%的病人效果更會持續超過1年 副作用相對較少,較常見的副作用有:疲倦、皮疹、痕癢、肚瀉、肺炎、肝炎等;較嚴重的反應率約20%,較標靶藥的50%為低 最新資料顯示,免疫治療亦可用於肝功能已開始轉差(Child-Pugh分級B)的病人 但免疫療法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例如肝功能已屆末期 (Child-Pugh分級C)或自身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而免疫療法亦非全無副作用,嚴重反應的患者需服類固醇作為解藥。   雙管齊下 腫瘤完全壞死 陳先生在接受半年的免疫治療及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後,腫瘤完全壞死,其間在停藥1年後完全沒有復發迹象。而李先生接受PD-1抑制劑後,病情受控,亦能如願健康地出席女兒的大喜日子。當他們分享和家人難忘時刻的相片時,即使我未有置身其中,隔着個「芒」亦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和感恩之情。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肝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有片】免疫系統失靈 鬼剃頭纏身 錯過半年黃金期 毛囊萎縮難治

脫髮問題困擾不少人,特別是男士。有人認為脫髮只是影響儀容不涉健康,毋須特別醫治。但事實上,脫髮並不簡單,可以是由壓力造成,也可能是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的徵兆,絕對不容忽視。 【Power Up 推介】GG Immuno-Modulating Essence 免疫平衡素 (40粒) – 提升身體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立即網上訂購 ■問醫生 ◆陳:陳俊彥(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頭髮變貼服有危機? 問:甩幾多頭髮才等於有脫髮問題? 陳:根據醫學定義,每日掉髮超過100條就屬於脫髮。另外,若與自身比較,如發現頭髮由粗變幼或變得細碎,髮型由彈起變貼服,也可視為脫髮。 鄭:脫髮是一個徵狀,可由很多病因引起,如男性荷爾蒙性脫髮;亦可以是局部病因,如真菌感染;甚至是身體疾病所引起的徵狀,例如免疫系統疾病紅斑狼瘡,或情緒壓力引致抓甩頭髮,以及藥物的副作用等。 ■「一囊一髮」唔健康? 問:毛囊上有幾多頭髮才屬正常? 陳:如果病人有脫髮問題,醫生會看看是哪種原因引致。通常醫生會先檢查病人的頭皮,看看毛囊的健康情况。如果毛囊上有兩三條頭髮便屬於正常,但如毛囊上只得一條甚至沒有頭髮,代表毛囊的健康狀况較差,可能需要配合外塗藥物,紓緩毛囊的收縮問題。 ■男人M字額、女人地中海? 問:最常見的脫髮成因是什麼? 陳:最常見是男性荷爾蒙性脫髮,這跟男性荷爾蒙水平有關,但非男士獨有,男女皆有可能發生,只是在男士身上較為常見。男性荷爾蒙性脫髮屬於非結痂性脫髮,頭皮皮膚及毛囊正常,只是脫髮位置的頭髮變幼甚至沒有頭髮。患有男性荷爾蒙性脫髮的病人,由於遺傳基因的關係,頭皮毛囊對男性荷爾蒙受體的反應過激,以致他們在年輕時就受到男性荷爾蒙水平影響而脫髮。我曾遇過有男病人十幾二十歲便脫髮,雖然不會影響健康,但令病人自信心低落,仍有需要及早治療。男士的男性荷爾蒙性脫髮多為髮線上移,或兩邊額角出現脫髮而呈M字額。女士方面,如家族中有人提早脫髮,即使男性荷爾蒙水平正常,亦有可能脫髮。女士的男性荷爾蒙性脫髮多出現在頭頂,出現俗稱「地中海」,亦有情况是整體頭髮變得稀薄。至於長者脫髮多發生於五六十歲時,屬自然情况。 ■斑禿半數自然痊癒? 問:點解有「鬼剃頭」(斑禿)? 陳:有些脫髮並非常見的男性荷爾蒙性脫髮,而是由免疫系統失調或疾病引起,屬結痂性脫髮。由於不正常的免疫系統攻擊頭皮及毛囊細胞,引致發炎、紅腫、甩皮以致結疤(頭皮凹下呈白色,看似反光,頭皮細胞似碰傷撞瘀般有疤),導致毛囊完全壞死而脫髮。這類脫髮若及早發現是可以醫治,亦有助發現免疫系統問題,如紅斑狼瘡、扁平苔癬等。至於俗稱「鬼剃頭」的斑禿,亦屬於免疫系統失調引致的一種脫髮,患者出現不正常的白血球(T淋巴細胞)攻擊毛囊細胞直至其休眠,令頭皮某位置(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於短時間內(數天或數星期)受攻擊,不再長出頭髮,而頭皮不會出現紅腫疼痛等徵狀。約有一半斑禿病人會自然痊癒,脫髮位置可於兩年內自動長出頭髮,但這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若曾出現斑禿,即反映病人有先天免疫系統問題,長遠有可能復發。由於毛囊會在出現問題後的半年至一年內開始萎縮,若斑禿病人經醫生確診後,選擇等待頭髮再生長,但半年後仍未見起色,就要及早求醫,這時是治療脫髮的黃金期,有助增加長回頭髮的機會。 鄭:由於斑禿面積可能只有一個5元硬幣般大,位置為局部性,因此不少斑禿病人起初都不是自己發現脫髮,而是剪髮時由髮型師發現提醒。 這類脫髮絕對不容忽視,因可能是免疫系統疾病的徵狀,不止影響頭髮,還會影響皮膚及身體等。 ■短時間內脫掉九成頭髮? 問:壓力大會導致脫髮? 鄭:心理壓力是脫髮的成因之一,我曾遇過有病人因緊張,經常抓弄頭髮而掉髮。女士懷孕後的生理轉變,或因生活出現大變化如轉工等,感到巨大心理壓力而脫髮。 陳:與壓力有關的脫髮多屬於休眠期脫髮。人若遇到巨大的生理或心理壓力時,例如患上癌症、懷孕及生產、車禍創傷,以及患有抑鬱症等,身體生長得最快的組織例如頭髮及指甲,在壓力下會減慢生長速度。如頭髮受影響,會引致休眠期脫髮,短時間內病人可脫掉六成至九成頭髮。可幸的是,這類脫髮屬於一次性脫髮,只要有關壓力解決,病人可在十八個月內重新長回頭髮。預防脫髮,可以從健康生活做起,包括睡眠充足,每天要有八小時或以上的睡眠時間,同時避免捱夜。飲食方面要均衡,肉菜皆要,多吃蔬果等富抗氧化物的食物;適量運動,最好每星期三次以上,每次不少於四十五分鐘;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不煙不酒,少染髮燙髮,少用風筒吹頭。 文:陳子樂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肝炎與肝癌】新電療隔山打牛 激活免疫系統抗癌

【明報專訊】癌症研究新方向: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結合應用(combined SBRT and immunotherapy) 癌症電療(或稱放射治療),傳統上認為屬於局部治療,針對指定位置的癌細胞,透過輻射破壞癌細胞的DNA。 然而,近年研究發現,電療不是局部治療。新的立體定位放射電療 (SBRT)以高劑量輻射打擊腫瘤,會同時刺激免疫系統釋放大量的免疫細胞,與免疫治療產生協同效應。 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結合應用,將會是癌症研究一個重要方向。   (圖:yodiyim@iStockphoto) 協同效應——新的立體定位放射電療,不單能精準打擊原發腫瘤,同時又能刺激免疫系統加強狙擊已擴散的腫瘤,增強抗癌力量。   六旬翁患肝癌 不宜動手術 陳先生,60多歲,不煙不酒,剛退休,不幸罹患肝癌,確診時腫瘤達15公分,病情已屆末期,並已入侵膽管及附近肝門靜脈,因膽管閉塞,放入支架後情况短暫改善,但隨後病情急轉直下,肝功能反覆轉差。外科醫生認為不宜做手術及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擔心風險太高,但用了傳統標靶藥,效果不太理想,轉介來看我。 病人身形略瘦削,臉色泛黃,但精神尚可,肝臟脹大引致右上腹隱隱作痛,胃口轉差,我建議以紓緩電療減輕不適。他的一對兒女問道:「我們也明白病情危重,傳統治療已無效,但仍望能盡力一試,在絕望中尋找曙光;我在網上讀了不少關於免疫治療於肝癌及其他癌症的最新資料,未知我爸爸能否在接受電療後採用免疫治療,雙管齊下?」   免疫治療拆穿癌魔詭計 重整免疫力 癌症免疫治療是當今腫瘤學上最炙手可熱的發展方向,原理是透過藥物重新激活自身的免疫機能控制癌症。我們的免疫系統負責抵禦各類細菌和病毒入侵,保護身體免受有害物質傷害。免疫系統中不同類別的免疫細胞,能夠識別外來入侵物,然後攻擊。醫學界早已發現免疫系統也具備消滅癌細胞的能力,奈何癌細胞異常聰明,能巧妙逃過免疫系統攻擊,於體內不斷增生發展,破壞患者的身體機能。直至近年,醫學界成功識破癌細胞的詭計,研發出新型藥物,釋放免疫細胞原有消滅癌細胞的能力。 在眾多癌症免疫治療當中,最多人談及的是免疫檢查站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是免疫細胞表面的蛋白質,負責調節免疫系統功能,令整個免疫系統恰如其分運作。然而當癌細胞表面的PD-L1配體,與免疫細胞的PD-1結合,便會抑制了免疫細胞的殺滅能力;情况恍如癌細胞喬裝成正常細胞,避過免疫細胞的監察。而免疫檢查站(PD-1)抑制劑的作用便是黏在免疫細胞PD-1之上,像保護罩般阻止癌細胞的PD-L1配體與PD-1接觸,令免疫細胞不再受癌細胞所欺騙,釋放其原有抗癌能力。   肺、腎、膀胱等癌症適用 臨牀研究已證實免疫檢查站抑制劑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膀胱癌、頭頸癌等癌症,但此療法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而且並非沒有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疹/痕癢、食慾不振及肌肉疼痛;而罕見的嚴重副作用包括由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肺炎、腸炎、肝炎及內分泌失調等。   精準打癌「順便」刺激免疫大軍 傳統放射治療(電療)殺死骨髓及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對自身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但近年研究發現,新的立體定位放射電療(SBRT) (註),有刺激免疫系統的效果,主因有二,首先是SBRT透過影像導航(image-guidance)技術能精準打擊腫瘤,減少對骨髓及血液等免疫系統的破壞;其次是由於SBRT用高劑量的輻射打擊腫瘤,過程中會製造大量的腫瘤殘渣,從而刺激免疫系統釋放大量免疫細胞,並加強患者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辨認能力。 相信聰明的讀者必定會問,既然免疫療法及電療均能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統,兩者能否雙劍合璧,攜手對抗癌魔呢?   電療「遠隔效應」 追蹤遠處腫瘤 大量基礎研究證實,電療能與免疫治療產生協同效應。傳統上認為電療是局部治療,透過輻射破壞癌細胞的DNA以滅癌,但效果只能針對輻射線的照射處;然而,電療另一種殺癌的方式卻較少人提及,叫作遠隔效應(Abscopal effect),若套用成語,就是隔山打牛。簡而言之,有遠處擴散的患者,接受了原發腫瘤的局部放射治療後,不單治療處腫瘤消融,那些沒有直接治療的遠端腫瘤也會跟着縮小或消失。背後原理是電療能刺激免疫系統,釋放免疫細胞去追蹤撲殺遠處的癌腫。遠隔效應本非放射治療的主流,但近年隨免疫治療大行其道,重新成為腫瘤界感興趣的話題,它的成效在黑色素瘤中效果最顯著,而腎細胞癌、肺癌也相繼有報告面世。對於免疫治療效果愈顯著的腫瘤,其在接受放射治療時出現遠隔效應的機會就愈高。   (作者提供) 結合治療——接受電療及免疫療法後,病人的肝臟腫瘤(紅圈)大幅縮小,但由於這種結合療法仍屬研究階段,仍需進一步探討。   研究顯示 存活期延長逾倍 去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大型研究Pacific Trial,研究對象為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研究將病人分成兩組,分別為傳統治療法,即電療和化療;另一組是電療和化療外,再配合免疫療法。研究顯示,傳統組別完成療程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僅約5.6個月;而免疫療法組別則大幅提升至16.8個月。 刺針Lancet Oncology同年亦有研究刊登,指出晚期肺癌病人接受免疫治療之餘,同時接受電療的話,比起沒有接受電療的對照組,其無惡化存活期及平均壽命亦顯著延長。這些研究結果都間接引證了電療及免疫療法的協同效應。   劑量、靶區大小有待研究 陳先生很幸運,在接受過電療及免疫療法後,肝臟腫瘤大幅度縮小(下圖),當他與我分享他們一家最近共度春節的點滴時,筆者也心存感恩。但在此強調,此屬個別案例,現階段SBRT與免疫療法的結合應用仍屬研究階段,其功效及安全度仍有待更多臨牀實驗去證實。很多疑問如:結合治療時電療及免疫療法的合適劑量、電療靶區的大小,或兩者在治療時間上的配合等,仍需進一步探討。但毫無疑問,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結合應用將會是癌症研究一個重要方向。期望更多的研究結果能讓此療法普及應用,讓更多病人受惠。   文:蔣子樑醫生(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肝炎與肝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自體免疫系統病 與眼疾關係不可分割

「眼睛經常發炎?眼乾?視力模糊?」這些看似眼睛出現問題的疾病,其實根源竟可能與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有關。 何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稱,在人體的免疫系統失調時,身體會製造一些抗體,自己攻打自己的身體,令身體出現炎症繼而會衍生出各種疾病。如攻打關節時,便會出現類風濕關節炎、如攻打皮膚會出現紅疹、而如果攻打眼睛,便會令眼睛受到影響。 梁裕龍醫生強調,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攻擊眼睛的結膜或角膜,會導致眼睛發炎。若攻擊眼內負責排水的小樑管道,可能會令小樑閉塞、眼壓上升形成青光眼。最易受到攻擊的是虹膜位置,虹膜炎或眼乾便會隨之出現。其他的病徵包括怕光或眼睛刺痛等。不過,有不少患者最初眼睛出現問題,以為是小事,不太積極處理,最後才發現是自體免疫系統病影響時,可能已失去部分視力。 從事辦公室文員的張小姐,經常感到眼睛乾澀。「我一直以為是因經常坐在室內、及長期對着電腦所致,最初我只看家庭醫生取一些滋潤眼睛藥物,但見多個月仍未見好轉,最後才到眼科專科醫生求診。」經醫生檢查及抽血化驗後,發現張小姐患上「修格蘭氏(Sjogren’s)乾燥症」。原來「乾燥症」亦是免疫系統疾病之一,發病時會令患者的淚液、唾液分泌量變少,因而令張小姐長期出現眼乾、甚至眼角膜已經受損。 其實除了乾燥症,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以及紅斑狼瘡等,都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眼疾。梁裕龍醫生指,有資料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當中,有八成患者眼睛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眼乾是最常見的毛病。 由於免疫系統疾病攻擊眼睛的比率亦高,所以梁裕龍醫生鼓勵患者,要多留意眼睛健康,必須要與眼科醫生密切傾談情況。相反,一些人如遇眼睛疾病又久未能痊癒,最好尋找專科醫生檢查,是否與免疫系統疾病有關。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