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成人患者症狀:工作屢出錯、人際關係緊張、感情易觸礁 易被誤解性格或能力有問題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兒童診斷出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ADHD)的個案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其實不少成年人,踏入社會工作後,因為工作經常出錯、人際關係緊張,甚至感情婚姻觸礁,才發現自己患上ADHD。(編按:成年人ADHD有哪些症狀呢?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成年患者很容易被誤解為性格缺陷或工作能力有問題,例如粗心大意、不夠細心;患者較難集中精神聆聽別人的說話,甚至會逃避需要持久靜態的事情,影響了他們接收指令或任務;患者也欠缺良好的組織及時間管理能力,並會經常遺失工作上物件或個人物品……醫生是如何分辨真正的ADHD症狀呢?)

成人ADHD患者易被誤解性格或能力有問題?兒童患者症狀持續至成人? 

(編按:香港大學醫學院於今年3月公布與墨爾本大學合作的有關ADHD藥物的全球研究時指出,ADHD是常見的腦神經發展障礙,兒童的全球患病率約7%,成人則約2%。另外,根據港大醫學院2018年9月研究顯示,有近六成半兒童患者的症狀會持續至成人時期。)

ADHD成人患者症狀:工作屢出錯、人際關係緊張、感情易觸礁 易被誤解性格或能力有問題
哪裏出錯?–成年人有ADHD症狀,如在工作上欠缺良好組織力,又或經常遺失物件,很容易被誤解為工作能力有問題或性格缺陷。(peshkov@iStockphoto)

■個案:知名司儀背後ADHD作怪 怕影響事業焦慮抑鬱

現年40多歲,曾在有線電視擔任節目主持、擁有豐富司儀經驗的霍彩玲(Amanda)是ADHD患者。年輕時當保險代理,曾填錯索償文件,令客戶無法獲得賠償;後來成為司儀訓練學校老闆,竟被同事禁止處理重要文件檔案匣。這些情况看似是Amanda欠缺責任心或工作能力有問題,但其實與ADHD有關。

Amanda現時「靠把口搵食」,開設司儀訓練學校,訓練專業司儀,同時亦為學生接工作。11年前,她在偶然機會下,發現自己患有ADHD。

她說,學生年代的她非常活躍,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而且頭頭是道,「做啦啦隊隊長、玩唱歌比賽、搞話劇、打排球,總之所有不需要讀書的事情,我都很厲害」。事後看來,她明白自己「過分」好動,是為了逃避一些需要專注的事情如讀書。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身為「大家姐」的Amanda,一直協助媽媽照顧家人,根本沒有空間發現自己有ADHD的傾向。

ADHD成人患者症狀:工作屢出錯、人際關係緊張、感情易觸礁 易被誤解性格或能力有問題
20年經驗–Amanda為首屆全港司儀大賽冠軍,有超過20年司儀及電視節目主持經驗。(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持續行動力不足是抑鬱症、焦慮症或過度活躍症ADHD作怪呢?4個克服方法


自覺有問題 四處找原因

踏入社會工作後,Amanda第一份工作是保險經紀,故不時需要為客戶處理及填寫表格及文件,但由於ADHD症狀,她無法有條理地處理文件,除了因為填錯索償表格,令客戶沒法取得保險賠償;她又試過與專門詐騙保險金的「保險老鼠」角力,一方面要花很多時間處理文件,證明事件並非源於她的疏忽;另一方面又擔心事件會影響事業,因而加劇了Amanda焦慮及抑鬱情况,令她非常痛苦。

ADHD亦曾影響Amanda與丈夫的關係。她說,試過連續3晚下班回家煮菜,將爐火收細後「完全無咗回事」,直至丈夫回家才發現自己不但忘了吃菜,連爐火也沒有關掉。「一晚也算了,連續數晚也是這樣……(丈夫)有多愛自己也好,也會發火吧!」

Amanda自覺有「問題」,卻一直找不出原因,更試過用水晶、人格類型測試(MBTI)等為自己的「問題」找出原因。直至有一次,偶然看到一段有關ADHD短片,發現ADHD症狀竟跟自己的「問題」很相似。

本港沒有治療成人ADHD的專科醫生,Amanda在2008年首先向治療兒童ADHD的精神科醫生求醫,傾談時不自覺地流下眼淚。她說,其實那時一直感到不開心和焦慮。經醫生診斷,除了ADHD外,她亦患有抑鬱症。

當時Amanda報讀了一個遙距碩士課程,為了專注讀書,離開了保險業,她說,「遙距課程更需要自律」,加上怕ADHD症狀會影響讀書,故她積極治療。當時醫生主要提供藥物治療;抑鬱症方面,她找心理輔導,直至2010年,Amanda自覺情况有改善,便沒有再看醫生。

藥物、認知行為治療 雙管齊下

完成碩士課程後,Amanda創辦了司儀學校,惟ADHD的「問題」又來襲。她試過刪掉公司電腦的重要文件匣,因為「犯錯犯得太誇張」,令她雖然身為老闆,卻被同事禁止接觸公司的文件匣。Amanda於2015年再求醫,今次她找到一個本身患有ADHD、曾在美國修讀心理輔導的普通科醫生,Amanda同時接受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效果十分理想,至2019年病情受控。有感看私家醫生花費太大,故她轉往公立醫院繼續跟進。

ADHD常見神經發展障礙  全球兒童患者7%成人2%

香港大學醫學院於今年3月公布與墨爾本大學合作的有關ADHD藥物的全球研究時指出,ADHD是常見的腦神經發展障礙,兒童的全球患病率約7%,成人則約2%。另外,根據港大醫學院2018年9月研究顯示,有近六成半兒童患者的症狀會持續至成人時期。

本地患者成人佔一成八 家族遺傳患病率增3倍

醫管局數字指出,在2022/23年度,有21,300名ADHD患者到公立醫院精神科求診,當中17,500人為兒童和青少年患者(5至17歲),約3800人為18歲或以上成人患者。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允丰表示,成年人確診ADHD,有可能是小時侯沒有被診斷出來,或是沒有接受合適治療;另一個原因是,孩童時期人生及生活相對較簡單,但患者長大成人後,「突然間人生有很多東西要兼顧」,以往的方法已經無法應付,因此ADHD症狀會較孩童時期明顯。他又稱,ADHD有可能來自家族遺傳,「如果家人有的話,患病機率多3倍」。

事實上,成年人ADHD症狀,很容易被誤解為性格缺陷或工作能力有問題,例如粗心大意、不夠細心;由於患者較難集中精神聆聽別人的說話,甚至會逃避需要持久靜態的事情,因而影響接收指令或任務。成人患者亦欠缺良好的組織及時間管理能力,並會經常遺失工作上物件或個人物品。


相關閲讀:【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分辨ADHD 18症狀作評估

醫生如何分辨是出於真正的ADHD症狀?李允丰解釋,香港通常按照美國的準則,評估ADHD問卷中有18項症狀,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各佔9項,若兒童在「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兩個範疇中,各有6項或以上便屬於患ADHD,成人則要各5項。問卷中所用的字眼演繹很主觀,例如某一種症狀經常出現,「經常」的定義是指ADHD症狀在兩種環境下出現,才可以被確診,「不能說在學校才有ADHD,在家則沒有ADHD」。另外,也要看有關症狀是否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導致功能障礙(functional impairment)。

ADHD成人患者症狀:工作屢出錯、人際關係緊張、感情易觸礁 易被誤解性格或能力有問題
李允丰(受訪者提供)

設平台助成人患者 鼓勵求醫

一次機緣巧合,Amanda以ADHD患者身分為協康會任講座嘉賓,有與會者見她說話甚有條理,清晰分明,一度質疑她是否真的有ADHD,激發起她利用自己長處,幫助其他成人ADHD患者的想法。於是,她在2019年成立社企「Let’s Talk ADHD」社交平台,去年成立非牟利機構「香港成人專注力協會」,主要服務對象是成人ADHD患者。她說,希望鼓勵多些成人ADHD患者主動求醫,「如果有近視,你會主動去驗眼及配眼鏡,因為視力不正常會影響別人,亦為自己帶來不便」。10月是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關注月(ADHD Awareness Month),可留意:www.letstalkadhd.hk

文:王木音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