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風】心房顫動致中風增3倍 高血壓冠心病長者倡定期心電圖檢查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本港心房顫動(房顫)致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在15年間增近3倍,建議有高血壓或冠心病長者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及早診斷並服用新型抗凝血藥物,減中風風險。 Read more

【有片:中風講座特稿】建立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 減低腦中風及眼中風風險

腦中風是由於腦血管突然遭血塊堵塞或爆裂出血而成,腦細胞因供血中斷而在短時間內受損或死亡,患者的活動能力甚至認知能力會出現問題。若血管堵塞或爆血管情況出現在視神經或視網膜,更會引致眼中風,視力有機會因此永久受損。建立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預防中風的最佳方法。由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合辦的「腦中風及眼中風診療新趨勢」講座,早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行。 香港每年約有15,000 名急性中風病人,約有3,000 人死亡。養和醫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李頌基醫生表示,香港中風人士的年齡中位數是77歲。雖然年紀越大中風機會越高,但任何年齡人士也有機會中風,不能因年輕而掉以輕心。中風是腦血管病,當中八成是源於缺血性中風,其餘屬於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腦血管梗塞造成缺氧及缺乏養份供應,導致腦細胞功能受阻或死亡所致。若只是短暫阻塞,腦細胞未受破壞,即屬短暫性腦缺血(簡稱TIA 或小中風),雖然不會出現永久神經機能損傷,但中風警號已響起。出血性中風是因腦血管出血,令腦壓增加,損害腦細胞所致。 李頌基醫生指出,出血性中風成因包括退化性血管病變、血管瘤等異常結構,或動靜脈血管畸型等,加上血壓控制不好,就會在弱點位置出血。缺血性中風成因有四個可能:腦血管因硬化或收窄形成血塊栓塞;頸動脈因硬化或收窄,出現血塊流至腦血管造成栓塞;腦部細小血管因長時間受高血壓或血管健康問題影響而導致梗塞;心臟出現血塊並流入腦部造成堵塞。 出現中風徵狀應盡快求醫 中風徵狀視乎腦細胞受損範圍而各有不同。李頌基醫生解釋,腦血管分為左右部分,若一邊血管有血塊堵塞,將導致半邊身體出現問題。市民若突然出現臉部不對稱、一邊手腳無力、說話不清或有理解能力問題、失平衡、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突然劇烈頭痛,都要盡快求醫。他強調,中風急救分秒必爭,一旦出現中風徵狀,要盡早診斷及治療。若出現缺血性中風,要把握黃金三小時到醫院注射血栓溶解藥物,藉此打通血管,挽救未受損細胞,以增加康復機會。出血性中風則須視乎病情處理,若有大血塊堵塞引致病人神智不清,可能要施手術移走血塊,避免出現嚴重腦受損。 中風初期要小心護理,避免出現肺炎、褥瘡、肩關節脫位、消化道出血、腦水腫等併發症。若有嚴重損傷,有機會造成身體傷殘、手腳乏力、認知障礙、吞嚥困難、排尿困難、腦癇症等嚴重後遺症,所以盡力預防和及早治療,才能減少對腦神經系統的損傷。李頌基醫生強調,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吸煙、曾有小中風、心房震顫、超重、缺乏運動、飲酒過量,都是中風的風險因素,預防中風或曾經中風人士都需要控制這些因素,保持健康。 眼中風會突發無痛視力下降眼中風是由於眼球血液循環不良引致視神經或視網膜細胞壞死,而視神經及視網膜是中樞神經的伸延,因此中風亦有機會影響視力,病人會視力下降或視野收窄。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智安強調,眼中風會突然無痛楚地影響視力,令該眼視力永久受損,若處理不善,有機會影響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並增加腦中風機會。預防勝於治療,市民應控制中風風險。 根據堵塞位置及程度不同,眼中風可出現視網膜動脈堵塞、視網膜短暫性缺血、視膜網靜脈閉塞、眼部缺血綜合症、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情況。當中以中央視網膜靜脈堵塞最為常見,一般會出現黃斑點水腫併發症,因水腫會令細胞壞死引致視力下降。鄭智安醫生指出,醫生會為病人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因子,以緩解水腫,改善視力。由於藥效只有四至六個星期,過後會再次水腫,因此要一直注射至病情好轉為止。有研究指出,首年注射八至九針,第二年四至六針,第三年兩至四針,第四年仍有一半人需要注射一兩針。期間病人亦要控制高血壓等風險因素。此外,若黃斑點水腫情況嚴重,可能要注射另一種類固醇,約半年注射一次,但患上青光眼或白內障併發症的風險增加。 若病人屬於缺血性靜脈堵塞,情況更為嚴重,很大機會出現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體出血等併發症。即使病人最初並非缺血性靜脈堵塞,但隨時間增長亦有可能形成缺血性靜脈堵塞。 鄭智安醫生表示,中央視網膜動脈堵塞並不常見,病人視力會突然無痛楚地下降,眼前景象會全黑或一半黑。若是短暫性缺血,通常持續少於15 分鐘,嚴重的要一小時或一天時間才回復。有研究指出有視網膜動脈小中風情況的病人,約三成人會於三年內演化成視網膜動脈堵塞,當中七成會出現腦中風,當中又有兩成屬嚴重或致命,所以忽略治療會引致嚴重後果。若患者出現短暫性缺血,眼科醫生會將病人轉介腦科或內科醫生跟進。另外,有研究亦指出溶血治療對眼中風沒有幫助,醫生會盡量協助將堵塞的血塊沖走,例如教病人做眼部按壓,針刺排水降眼壓等。 中風復康儀器 練「壞手壞腳」 重拾生活 大血管栓塞中風 港大AI 20秒斷症 臉龐動不了 不是中風是面癱 把握首年復康黃金期 改善中風後遺症 談笑用兵判辨中風徵兆 中風救援分秒必爭 半點延誤影響至深 治缺血中風 瑪麗用導管吸血塊 突感身體麻痹 或屬中風警號 養和推中風治療套餐 最快47分鐘可用藥 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了解中風】養和推中風治療套餐 最快47分鐘可用藥

【明報專訊】急性中風的治療分秒必爭,若為缺血性中風,病發後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疏通腦血管,病人完全康復的機會可達四成。養和醫院去年開始試行24小時「中風急救治療ASAP」計劃,門診部、腦神經科及腦外科等跨部門合作,優先治理中風病人,由病人抵院起計,最快47分鐘可用藥。該院今個月推出中風治療套餐,包括兩日入住深切治療部最低門檻9.4萬元,嚴重併發症及其後住院費另計。 9.4萬起住兩日ICU 不包嚴重併發症 該院門診部負責分流的護士如發現病人有中風徵狀,例如兩邊臉不對稱、半邊身麻痹等,會立即安排見醫生,初步診斷未能排除急性中風者,便會啟動ASAP。醫生通知其他部門候命,優先為病人做檢查,診金16,700元。經檢查若證實沒中風仍要付診金。 如確診中風者,院方會視乎是否符合條件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溶栓),深切治療部兩天套餐收費77,400至102,500元,包括溶栓藥費、醫生費及護理收費等。術後若有併發症,如顱內出血,只包不需手術的輕微出血治療,做手術便要另收。術後住院日數因人而異,第三天起的住院費要另外收取。 提供24小時中風急救 ASAP治療過去一年治療27名病人,當中20人確診為中風或小中風,5人溶栓。該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蔡德康稱,溶栓即透過靜脈注射藥物,分解和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令腦組織恢復供血。若病人患出血性中風或高出血風險便不適合溶栓,但仍可獲優先診斷。該院另一腦神經科中心主任李頌基稱,試行ASAP後首名接受溶栓的女病人,由抵院至用藥需1小時20分鐘;最近個案加快至47分鐘。若無此計劃,籠統估計需時多一倍。 目前有7間公立醫院提供24小時血栓溶解治療,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 中風復康儀器 練「壞手壞腳」 重拾生活 大血管栓塞中風 港大AI 20秒斷症 臉龐動不了 不是中風是面癱 把握首年復康黃金期 改善中風後遺症 談笑用兵判辨中風徵兆 建立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 減低腦中風及眼中風風險 中風救援分秒必爭 半點延誤影響至深 治缺血中風 瑪麗用導管吸血塊 突感身體麻痹 或屬中風警號 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了解中風】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搶救急性中風病人分秒必爭,尤其缺血性中風者,一般僅有26%可完全康復,若在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完全康復機會增至四成。養和醫院去年試行「中風急救治療ASAP」先導計劃,透過門診部、腦神經科及腦外科等跨部門合作,盡快診治。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稱,該院由資深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牽頭的急性中風團隊過去1年處理27宗個案,當中20宗確診為中風或小中風,5人有接受血栓溶解治療。 養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潘舜邦稱,門診部負責分流的護士若發現病人有懷疑中風徵狀,會立即安排見醫生;醫生初步診斷若未能排除急性中風,便會啟動ASAP,並通知相關部門候命,優先為病人做檢查。 該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李頌基稱,ASAP計劃愈趨成熟,首宗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的女病人,由抵院登記至開始用藥,需1小時20分鐘;最近個案加快至47分鐘。他稱,若無此計劃,籠統估計需時多一倍。 此外,養和推出套餐,參與ASAP計劃的診斷收費為1.6萬元;若有需要及合適做血栓溶解治療,按房型另收7.7萬元或10.2萬元,後者包括48小時深切治療部護理。不過,術後若出現併發症,例如顱內出血,只包不需做手術的輕微出血,需做手術便要另外收費。兩日後的住院費用也另外收取。 該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蔡德康補充說,血栓溶解治療即透過靜脈注射藥物,分解和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令腦組織恢復供血,增復原機會。不過,若病人為出血性中風,或有其他腦出血風險,則不適合接受這種治療,但仍可獲優先診斷。 現時公立醫院亦有提供血栓溶解治療,部分如威爾斯親王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東區醫院等有24小時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