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證實前日確診的一宗非洲輸入個案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累計有8宗Omicron個案。而近日台灣、天津和廣州先後錄得Omicron輸入個案。至於Omicron會否削弱疫苗效力,港大研究顯示打齊兩劑疫苗的接種者中,打科興的血清全部無法中和Omicron,即無人夠抗體殺滅這變種病毒,打復必泰則有約五分之一人可中和Omicron。專家則認為未來要靠二代疫苗對付Omicron,最終全民均須打針或曾感染才可終結疫情。本港至昨天有逾27萬人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兩大學研究:兩針復必泰面對原始新冠病毒 vs Omicron變種 中和抗體水平相距32倍 許樹昌料需接種第3劑
港大研究:五分一打復必泰者有抗體對付Omicron 科興失效
本港至昨天有逾27萬人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研究50名接種兩劑疫苗者,復必泰及科興各佔一半,測試其血清稀釋10倍後,能否對抗香港首兩宗個案分離出的兩種Omicron病毒株。結果面對原始新冠病毒及Delta病毒株,復必泰群組全部25人均有足夠抗體對付,但面對兩種Omicron則分別只有5人及6人夠抗體對付;全部科興接種者的血清無法中和Omicron病毒。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 vs Delta:傳染力、突變、潛伏期、嚴重程度 新冠病毒可停留體內逾200天不斷突變 專家:愛滋病、器官移植及抗癌者同屬高危
團隊將研第三針功效 長遠需新一代疫苗
研究已獲接納及在《臨牀傳染病》發表,昨上傳未經同行評審版本;團隊指研究有不足之處,包括血清取自已打首針56日的接種者,可能會減弱抗體。不過,團隊分析,現有疫苗面對Omicron明顯效力大減,復必泰抗體濃度急跌,與原始病毒比較相差逾30倍,認為需靠第三針輔助,長遠應設計新一代疫苗應付。
港大微生物系臨牀副教授杜啟泓解釋,近期數據顯示第三針可大幅推高抗體水平,即使變種削弱抗體,其濃度仍足夠應付變種,未來將研究第三針對Omicron的功效。
劉宇隆:提高長者及兒童接種率 或要全民打針令疫情終結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昨引述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研究,顯示面對Omicron,接種第三針復必泰後半個月僅58%人有抗體,認為市民不應再期望其抗體能足以中斷感染,指重點在於刺激免疫反應避免重症,故首要仍是提高長者及兒童接種率,減少住院及死亡數字。他預計,未來需靠第二代疫苗應付變種,甚至可能是同時應付Omicron與Delta的雙價疫苗,認為最終或要全部人均已打針或曾感染,才能令疫情終結。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科興/BioNTech復必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安排、流動接種車、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12月2日)
擬下月起擴大接種復必泰第三劑安排
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已指示食物及衛生局準備全民接種第三劑,目標明年1月初開始擴大復必泰第三劑接種安排,不再設優先群組,容許所有合資格及已打兩針復必泰者,夠期即可打第三針,詳情待衛生署轄下科學委員會下周決定。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痛風石是什麼?尿酸過高結晶體積聚 影響關節外 耳後手肘手指腎臟可結石
- 什麼是難治性抑鬱?腦磁激治療、噴鼻新藥成效?患者:建立病識感勝強迫求醫
- 12款「骯髒」蔬果檢出210殘留農藥 藍莓四季豆新上榜 牛油果粟米「最乾淨」
-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 【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
- 【尿道炎】常見病徵尿頻、尿急、尿痛 中老年更年期後女性注意 養生:少吃辛辣煎炸
- 拆解5款涼麵致肥陷阱 冷麵芝麻醬油麵超邪惡 蕎麥麵配料熱量高 撈檬醬汁超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