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康復者面對長新冠症狀 病徵愈嚴重後遺症機率愈高?如何紓緩或預防?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疫情肆虐數月至今,已有過百萬港人染疫。不過,對於新冠康復者來說,是否要面對新冠後遺症,或稱「長新冠」(long COVID)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10月公布臨牀定義,「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然而所謂「長期」的時間跨度定義,至今未有統一標準。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指南則指,感染新冠後,持續超過12周而未有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應屬「長新冠」。主要症狀包括:極度疲倦、氣短、胸痛或緊繃、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亦稱「腦霧」)、失眠、心悸、頭暈、刺痛、耳鳴或耳痛、食慾不振、味覺和嗅覺變化、關節痛、抑鬱或焦慮、皮疹、咳嗽、喉嚨痛等。新冠後遺症是否只限重症患者?中、西醫對預防或紓緩有何意見? Read more

【新冠患者】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而發燒和頭痛是新冠常見病徵,對於新冠患者來說,止痛退燒藥成為搶手貨,加上不少市民參考「買藥清單」,為預防為自救……不少人儲備各種成藥:止痛藥、退燒藥、咳水、喉糖、止瀉藥;這款藥針對頭痛,那款藥「大包圍」可擊退所有感冒症狀。專家提醒,部分成藥含相同成分,也有一些複方西藥,一粒藥丸同時針對傷風、鼻塞、頭痛等多種徵狀,若重複用藥或帶來副作用,甚至容易導致過量。疫下自行用藥,應看清成藥成分、認識每款藥物,以免承受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Read more

【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23間指定診所、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短訊電子表格連結、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疫情仍未見下降趨勢。醫管局15日起加開6間指定診所,共23間每日名額由3000個增至4300個,並預留逾半名額予高風險群組如長者等優先預約。另設「關愛預約專線」供年滿70歲長者、5歲以下小童、懷孕滿28周婦女等高風險病人預約。今日(18日)開始,除了電話熱線,曾向醫管局登記的市民可透過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預約到診所診症(醫院管理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網頁),首階段暫只適用於曾在醫管局登記或使用醫療服務的人。醫管局早前已公布另提供遠程會診服務,即透過電話會診。如市民撥打醫管局支援熱線1836115後,當局發現個別市民有特別的需求或困難,會因應情况轉介到電話會診服務;屆時會由醫生主動打電話給病人。至於陽性患者擔憂傳染同住家人,4名專家提出了以下14個建議,患者應留在獨立房間,與家人均應戴好口罩及避免共膳,又建議排在全家最後才洗澡,其後要消毒接觸過的環境。另要特別注意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狀况變化,如氣促、心跳不正常及呆滯,應召救護車送院。 Read more

【新冠疫情】中西醫遙距診症和藥劑服務知多啲 新症未必適用?病人宜準備血壓、血糖等紀錄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Omincron變種病毒擴散仍嚴峻,確診的個案愈來愈多,疫下亦有不少正接受家居隔離的人需要醫療協助。一旦遇上身體不適,大家未必敢去診所、醫院求診,生怕感染病毒。現時不少中西醫都提供遙距診症和藥劑服務,能否成為無助市民的及時雨?記者親身測試了幾個提供遙距醫療的平台,結果如何?若病人以遙距診症前,有西醫建議可先準備血壓、血糖等紀錄,至於中醫方面,由於多以視像通話等形式診症,未能「聞(聽聲聞息) 切(把脈)」,故病人或要補充文字資料,又或拍下舌頭、喉嚨等的照片。 Read more

【新冠疫苗】兒童及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科興疫苗接種中心 疫苗副作用打針後注意勿做劇烈運動多休息(更新2月28日)

【明報專訊】截至2月22日本港3至11歲兒童第一針新冠疫苗接種率約為19.14%。現時3至11歲兒童,經預約後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5間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等接種科興疫苗;而5歲起兒童接種復必泰,可到3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香港兒童醫院、圓洲角體育館和港怡醫院(2月24日起提供服務)。政府宣布,2月23日起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增設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專為3歲至17歲和60歲或以上者提供科興疫苗接種服務。此外,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團隊正研究兒童及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初步結果顯示,其中和抗體水平較健康成年人接種兩劑科興更高,並與成年人接種3劑科興相若,未見任何嚴重不良反應報告,促家長盡快帶小朋友打針。究竟3至17歲兒童或青少年在接種新冠疫苗時要注意什麼,兩種疫苗的潛在副作用又有哪些?明報電子平台組整理如下。 Read more

【新冠患者】無病徵先服藥?乾咳有痰咳都以咳藥水紓緩?專家解答5個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Omicron疫情持續爆發,一旦新冠測試呈陽性患者未能送院或要居家檢疫,應該以中、西藥紓緩不適嗎?近日市民瘋搶不同的中西成藥,退燒止痛藥熱賣,連花清瘟膠囊更搶斷市,是否適用於所有患者?食粒止痛退燒藥是否已足夠?乾咳或有痰咳,是否都是服用咳藥水作紓緩?無病徵者是否需要先食藥預防呢?專家解答5個關於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Read more

【新冠變種】港逾50宗Omicron個案回港第四日前發現 衛生防護中心:Omicron傳播快 社區爆發風險高 一點火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Omicron變異株暫未在社區出現第二代傳播,但其傳播快,本港出現社區爆發風險非常高,「任何一點火花」都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聖誕節後本港急增3宗免檢疫機組人員在社區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個案,且全部疑染Omicron變異株,其中有國泰機組人員疑四度帶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入社區,今日起由外地及台灣返港的貨機機組人員會由家居健康監察改為酒店檢疫3天。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最好應酒店檢疫5天,若酒店檢疫3天後居家監察,其間戴電子手環屬可接受,雖然仍有風險,但本港市民多戴口罩已有助減低風險。 Read more

【新冠變種】世衛:推斷Omicron較溫和屬不明智 倫敦住院人數急增 美新增Omicron病例取代Delta成主流病毒株

【明報專訊】衛生組織(WHO) 總幹事譚德塞周一(20日)表示,Omicron傳播速度比Delta更快,敦促民眾取消今年的節慶活動以減少病毒傳播風險。至於Omicron疫情重災區的英國,首相約翰遜仍力抗專家壓力,周一與內閣開會後,決定不在聖誕假期間收緊防疫措施,但表示會「持續審視數據」。他稱,倫敦的住院人數正急劇上升,倫敦市長簡世德周一宣布取消今年除夕在特拉法加廣場舉行的慶祝活動。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同日宣布,Omicron已佔全國新增病例逾七成,取代Delta成為美國主流病毒株,得州更出現全國首宗Omicron死亡個案。 Read more

預防流感及2019冠狀病毒病來襲 醫生建議及早接種疫苗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肌肉疼痛及全身疲倦等症狀,嚴重時有可能會引致支氣管炎、肺炎或腦病變等併發症,入院留醫,甚至死亡,所以千萬不要輕看流感。為何要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可以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的飛沫,或接觸患者分泌物而傳播。 Read more

【新冠肺炎】新增源頭不明個案男子料「復陽」 澳門確診小兄妹嗅覺減退

【明報專訊】本港昨被列為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涉早前公布的43歲地盤燒焊工,衛生防護中心檢視流行病學等資料,認為他與早前未被確診的復陽個案脗合。港大專家何栢良認為,未有足夠資料證明患者是近期感染或復陽,應當作新個案處理,嚴格執行追蹤及隔離工作。至於日前確診澳門一家四口,澳門當局稱,51歲爸爸低燒、喉嚨痛及咳嗽,病情穩定毋須吸氧,肺部有炎症,但無惡化;43歲媽媽喉嚨痛及咳嗽,左下肺部有小量炎症,病情穩定;12歲妹妹和15歲哥哥嗅覺減退,病情穩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