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學習 7歲女近視深200度 學童對屏幕日均10小時 平均增87度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學童長期留家網上學習,眼科視光機構調查發現,學童在疫情下平均每日花近10小時用電子產品,較停課前多1.1倍,結果學童在今年2月至5月的近視度數平均增87度,較「一般情况」的75度增16%,有7歲女童10個月內由無近視變成兩眼近視175度及150度,推算一年增加度數達200度。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詹振邦擔心網上學習及娛樂成為新常態,學童近視度數增幅將會不堪設想。 護眼基金、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等6個眼科視光機構,在今年7月28日至9月10日,分別向400名育有6至17歲子女的家長、其子女,以及115名眼科視光師調查。家長填寫問卷後,再由眼科視光師為子女視光檢查。 用電子產品較停課前多1.1倍戶外活動大減57% 調查顯示,受訪者子女在2月至5月平均每日花近10小時使用電子產品,較停課前多出1.1倍;花5.9小時以電子產品或印刷書籍學習,較停課前(4.6小時)增加28%。但每周只有2.4小時戶外活動,較停課前(5.6小時)大幅減少57%。而近六成家長表示子女不會自行停用電子產品。 六成取消延期缺席視光檢查 受訪視光師表示停課期間,六成學童取消、延期或沒出席綜合眼科視光檢查。沒用近視控制眼鏡片或角膜矯形鏡等控制近視的學童,平均距離上次驗眼10.8個月,近視度數平均按年增加87度,較一般情况的75度增加16%。其中,最高近視增長個案是一7歲女童,她每日花12小時閱讀及用電子產品,但每星期戶外活動從停課前每周6小時減到1小時。她在10個月內從無近視,發展至175度及150度,推算一年近視增達200度。 12歲中二生林心如,停課期間每日在網上上課4至5小時、做1至2小時功課,一周有3日要在網上補習兩小時。2018年時她只是左眼有175度近視,右眼沒近視,當她開始戴角膜矯形鏡,雙眼度數沒太大改變。但經歷了疫情,右眼出現100度近視。 籲教師讓學生隔20分鐘休息 負責上述個案的詹振邦補充,現在學童的網上學習通常「一堂駁一堂」,呼籲教師讓學生每20分鐘休息一次。與電腦距離亦應盡量不超過約45至50厘米,有機會亦應多外出活動,因光線充足,眼球增長幅度會減慢。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胡艷芬表示,關注學童長時間用電子器材情况,她以自己學校為例,會編排學生上一節35分鐘的課,便休息35分鐘,另亦建議老師在課堂間,抽時間讓學童填寫紙本作業,減少看熒幕時間。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四成受訪生不開心藏心裏 逾半憂散播負能量不受朋友歡迎

新學年開學不足一個月,有調查顯示不少學生已感學業壓力,15%出現輕度至重度焦慮的徵狀,近四成受訪者表示不開心時,會選擇「藏在心裏,扮無事」。有督導主任表示學生對情緒或存誤解,或憂別人不接納自己的情緒等,傾向隱藏,鼓勵學生向信任的人傾訴心事。另機構又發現因情緒求助學生年輕化,最小的求助者僅小學三年級,表示因太多課外活動及功課等而感情緒困擾。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就新學年學生情緒狀况,於9月1至21日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訪問2609名中一至大專學生。被問新學年擔憂的事,最多學生表示擔心要應付測驗或考試,佔64.2%;其次是成績未如理想,有60.6%;第三則是休息時間減少,有44.8%。 問卷另設焦慮症自測量表(詳見表),其中84.6%受訪學生沒焦慮症徵狀,而有15.4%則出現輕度至重度焦慮的徵狀。被問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最多學生表示會聽音樂及打機,分別有62.2%及47.5%。不過,有38.2%學生表示會「藏在心裏,扮無事」。 問題又列出多條問題問受訪者是否同意。其中被問是否同意「有情緒不要壓抑,要盡量發泄」,有54.5%受訪者表示同意,而45.5%則表示不同意。另被問是否同意「散播負能量會令朋友不喜歡自己」,有54.5%受訪者表示同意;另有55%受訪者表示因怕父母擔心,因此不想父母知道其不開心。 青協:社媒流行營造正面形象 青協單位主位吳錦娟表示青協支援學生等的熱線「關心一線」由去年9月至今年8月,共接獲約5.2萬個求助電話,較去年少約2000宗,當中約1.54萬宗與情緒有關,1.08萬宗與校園生活有關。吳表示有感求助者有「年輕化」的現象,「以往可能是中學特別高中生較多,因需要考公開試,近年發現有小學生亦會求助」。她透露曾有小三學生因情緒問題而求助,指家人在放假時為其安排許多活動,開學後亦要做大量功課,感到吃力。 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學生對情緒了解不深,怕成別人負累而收藏感受,又或以為情緒會隨時間平復而沒處理。她又分析,現時社交媒體流行,部分學生可能想營造正面形象而隱藏負面情緒。徐鼓勵學生可向信任的人坦白表達情緒,勿「扮作若無其事」。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