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胃口差、疲倦、疼痛、血小板低下…中藥紓緩癌症(下)益氣健脾 食得瞓得

【明報專訊】中醫藥在處理癌症一些症狀,確實有優勝之處。上星期一(8月9日)討論了中醫藥如何幫助紓緩胸腔或腹部積水(bit.ly/3jYjwfv);今次再談胃口差、疲倦、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的問題。胃口差-改善消化-解滯通宿便-很多癌症病人胃口差,原因涉及多方面:有的可能是接受化療後感到惡心嘔吐;有的可能是因治療產生味覺變化,以往美味的食物,已經不像以前的味道;也有可能是因為情緒低落而引起胃口不好。西醫所用的止嘔藥功效很好,已經很少見到病人因化療引起劇烈嘔吐。但治療胃口差的西藥卻很少,臨牀上醫生最常用是一種輕量荷爾蒙藥物,激發病人胃口,但療效一般。中醫方面,有很多方法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Read more

【乳癌】中西醫制定「兵法」 互補抗乳癌(醫徹中西)

【明報專訊】久不久在門診遇到一些乳癌病人,本來可以手術切除根治,但病人選擇另類療法,沒有接受正規治療。過了一段時間,發覺腫瘤愈來愈大而且開始潰瘍,甚至伴發淋巴或遠處擴散,影響了根治機會。原來我的觀察在文獻上亦有記載。美國耶魯大學在2018年發表文獻,回顧2003至2014年病人資料庫,有超過190萬病人(包含4種癌症)當中發現有些病人只用另類療法,沒有接受西醫正規治療,死亡率高1倍;而乳癌病人死亡率甚至高4倍。但同時使用西醫治療和另類療法的病人,生存率沒有減低。這樣說明利用另類療法問題不大,但決不可忽略西醫和正規治療。 Read more

【長者健康】現代中醫:腦退化症和中醫藥防治

【明報專訊】筆者九月中到廣州市,出席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主辦的「第三屆逸仙癡呆高峰論壇」研討會,會上各名專家針對老年癡呆(香港稱為腦退化症)的發病原因和機理、藥物治療的現狀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筆者在會上就中醫藥如何防治腦退化症,跟與會人士分享及交流。 根據認知和記憶力衰退的程度,腦退化症可大略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癡呆期為腦退化症的初期,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對近事遺忘的情况較為明顯;中度癡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覺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語言表達有困難等;重度癡呆則為本病的晚期,患者記憶力嚴重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等徵狀。 腦退化症的發生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愈大,發病率愈高。流行病統計資料顯示,65至74歲的長者之中,腦退化症的患病率為4%至7%,75至84歲組別的患病率則升至20%左右,而85歲以上組別的患病率更高達47%。隨着全球人口快速老齡化,腦退化症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根據預測,2050年全球患者人數將從目前的4600萬增至1.3億。腦退化症不但對病人本身的生活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亦對家人、社區醫療系統和社會經濟造成沉重的負擔。因此,全球各大學和研究機構均調撥資源研究,希望找到醫治該病的靈丹妙藥。遺憾的是,至今為止,醫藥界尚未找到能有效阻止或延緩本病進展的藥物。 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腦退化症病人的大腦存在一些特徵性的病理改變,包括中樞神經元細胞內出現纖維纏結,以及神經細胞外出現大量由β澱粉樣蛋白聚集所形成的老年斑塊。聚集的β澱粉樣蛋白對周圍的神經細胞具有毒性,甚至引起神經細胞的死亡。這些病理改變最終影響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進而出現認知和記憶障礙。 按夾痰夾瘀多少選用方藥 中醫認為本病是一種本虛標實的病症。本虛者,乃由於年老體弱,臟腑功能失調,致使氣血不足,腎精虧損,髓海空虛,腦部清竅失去濡養。所謂標實者,乃是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聚集體內,留着不去,妨礙氣血輸送至腦竅,清竅被蒙蔽而致靈機呆鈍。 腦退化症病情一般都十分漫長,臨牀表現往往本虛標實,錯綜複雜,故中醫藥治療本病宜扶正和祛邪並舉,並根據夾痰夾瘀的多少而選用不同的方藥。如記憶力衰退,認知障礙,伴有顏面晦暗,胸脅脹悶,舌質紫暗和瘀斑瘀點,脈細澀者,為瘀血阻礙腦絡,治以行氣活血,祛瘀開竅,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紅花、桃仁、赤芍、川芎、郁金、柴胡、香附)。如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伴表情呆鈍,舌紫暗,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者,則以活血化瘀,開竅豁痰為治療法則,可選用黃連溫膽湯為主,加減化裁(黃連、枳實、法半夏、茯苓、川芎、赤芍、紅花、桃仁)。因年老體衰為本病的內在因素,故治療上配入健脾益氣,補腎填精的中藥,如人參、黃芪、淮山藥、白朮、肉蓯蓉、淫羊藿、熟地黃等。 貴在及早醫治和堅持用藥 由於腦退化症是一個慢性衰退疾病,且中晚期病人的病理改變基本上不可逆轉,故及時而持續的預防和治療尤顯重要。建議有輕度記憶衰退和認知障礙的患者及早就診,得到適合自己病情的處方後,堅持服用中藥,就有可能阻止和延緩腦退化的進程,使自己有一個清醒的頭腦,頤養天年,做到度百歲乃去。 文:林志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註冊中醫)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