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中大研究:疫情下學童近視發病率增1.5倍 料每年度數加深80度 6至8歲視力發展黃金期 3大注意事項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香港學童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近視爆發式增長」,近視發病率增1.5倍,估算每年近視度數加深多近1倍。研究團隊指出,學童在疫情下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增1.8倍,建議學童每日花兩小時到戶外活動,近距離工作每半小時稍息,有助預防近視加深以至患上白內障及青光眼等相關併發症。中大研究:6至8歲學童近視發病率30%-高平常1.5倍-研究團隊由去年1月至8月疫情期間隨訪709名6至8歲兒童,另以1084名在疫情前完成3年隨訪的兒童作對照組。 Read more

【近視】2至6歲學童視力調查:逾16%檢出散光、近視等須佩戴眼鏡矯視 九成家長未察覺子女視力問題

【明報專訊】香港兒童視力篩查及教育中心(VSEC)於本學年為逾4000名從未接受視力檢查的2至6歲學童進行視力檢測,結果發現當中16.1%學童須佩戴眼鏡矯視,包括:近視(2.2%)、散光(12.9%),佔比創出歷來本地同類視力調查的新高,當中近九成家長未有察覺子女視力問題。有註冊視光師認為,愈早發現兒童視力問題愈有機會根治,如6歲以後才治理相對較遲。 Read more

【開學系列】三至四歲 兒童驗眼黃金期

家長努力為子女爭取「贏在起跑線」,將孩子每天的活動安排得密麻麻,有時啃塊餅乾又要趕去下一場,比大人還要忙碌。其實,真正的起跑線,應該是子女的健康,當中眼睛健康十分重要。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范舒屏醫生說,兒童視力發展是一個過程,先看大影像,然後學習看細一點的東西。嬰兒出生後不斷學習,視力逐漸發展至約七至八歲才成熟。而三至四歲,是兒童驗眼的黃金機會。因為一來他們開始懂得表達,二來如發現問題亦可趁視力仍在發展中,及早修正。 范醫生提醒家長,兒童的視力問題不易從外觀察覺,例如一隻眼有事,身體自然用另一隻眼補償。故即使沒發現兒童有視力問題,亦應在三至四歲時帶他們驗眼。驗眼範圍包括色弱、立體感、斜視、屈光不正包括遠視、近視、散光等。當然如在他們更年幼時就察覺有問題,就無論是什麼年齡都應求醫,不要怕小孩子太年幼不懂得表達而延遲求醫治療,眼科醫生會有方法為不同年齡小孩驗眼。 本港兒童最常見的視力問題是近視,成因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近視度數通常於六至十二歲加深得較快。范醫生指兒童不應沉迷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建議父母應以身作則,多帶子女進行戶外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