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丨第四波疫情嚴峻 九龍城增流動採樣亭 免費鼻腔和咽喉拭子檢測 服務時間話你知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第四波疫情嚴峻,政府今(12月1日)表示,本地疫情急速惡化,確診個案分佈全港各區,部分確診者沒病徵,顯示社區已存在眾多隱形傳播鏈,宣布今日起在九龍城增設流動採樣亭,向市民免費提供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採集服務,其餘4個在荃灣、西貢及大埔區的流動採樣亭會繼續提供服務。 Read more

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反彈 1確診者可傳染1.8人 梁卓偉:第四波屬輸入新病毒株 【附新增 7 採樣亭及4種檢測方法一覽】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肺炎不明源頭個案遍佈各區。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本港疫情急速反彈,港大數據顯示,病毒即時繁殖率升至1.845,即每名患者可傳染逾1.8人。至於第四波疫情非來自第三波剩餘的病毒株,而是輸入本港的新病毒株,疑與酒店檢疫措施未做到滴水不漏有關。呼吸系統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未來兩周是控制疫情的黃金時間,政府應該把握時機盡快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否則擔心疫情短期內會翻幾倍。 Read more

全民檢測|逾178.3萬人完成採樣 找到5個具傳染性群組 第三波疫情首現零本地確診 周五起放寬防疫措施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昨(14日)結束,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今午(15日)在記者會表示,共有178.3萬人完成採樣,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直接或間接找到最少42宗確診個案。據明報統計,全民檢測最少揭出5個具傳染性的群組,包括大圍交通城及昨日新增的屯門都城餐廳群組。 Read more

【新冠肺炎】港府稱採樣逾170萬次達標 揭26宗新症遠低推算 梁子超:日後應集中為個別爆發地區測試

【明報專訊】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今日踏入最後一天,至昨累計171.9萬人次採樣、檢測166.7萬個樣本,累計揭26宗新症。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曾預料約500萬人參與,及後特首林鄭月娥澄清,500萬是指檢測能力,並非檢測目標,其後港府官員統一口徑稱沒為檢測設目標。不過,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改口風」,稱數字超過170萬、揭逾20宗新症,已達「主要目標」。有專家認為港府早前高估社區有1500個隱形患者,若日後出現爆發,再做全民檢測「意義不大」。 Read more

【全民檢測】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累計21宗新確診 醫管局:母子個案沒病徵有抗體 料早受感染已康復

本港昨新增12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當中兩宗源頭不明個案患者均任職食肆,早前沒參與食肆檢測計劃,均透過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驗出。當中39歲婦曾陪同5歲兒子到眼科醫院接受手術,手術期間她獲告知確診,兒子手術前後兩次病毒測試由陰轉陽。他們均沒病徵但有抗體,醫管局相信傳染力不高。 Read more

【全民檢測】完成逾126萬樣本檢測 暫19宗新確診 張竹君估計社區有百多名隱形患者 梁子超冀政府按數據改善防疫政策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至昨晚8時約142.3萬人完成採樣,推行9日採樣不足本港人口兩成。同時政府宣布再延長計劃3日,檢測中心將減近半至57間,由周六運作至下周一(14日)。全民檢測暫找出19宗新確診,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認為確診比率頗低,但形容是好迹象,意味隱形患者不太多,估計社區有百多名隱形患者。 Read more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延長3日 可即場檢測 放寬限聚令堂食增至4人 許樹昌:酒吧風險高不宜開放

【明報專訊】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宣布再延長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3天至9月14日(下周一)。他亦稱,截至今午2時,全民檢測已共有136.2萬人採樣,126.1萬人在網上成功預約。而今日截至下午1時半,暫有5.2萬人已採樣,其中2.36萬人即場登記檢測,佔整體45%。此外,政府周五起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限聚令及食肆每枱人數上限增至4人,至於對於酒吧業界對未能重開感失望,政府抗疫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第二波疫情酒吧群組涉逾百人,市民飲酒會長時間除口罩,且背景音樂下易大聲說話,「你愈大聲,飛沫噴得愈厲害,(傳播)風險相對高」,故現階段不宜開放 Read more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推行7天 累計找出16新症 全民檢測揭6傳播鏈

【明報專訊】原定首階段為期7天的全民檢測,今起延長4天,至昨日檢測量及預約人次均約119.7萬,完成檢測樣本累計85.6萬個,即日均檢測12.2萬個,未達實驗室每日檢測30萬個的聲稱。至昨日全民檢測累計揭16宗新症,當中11宗源頭不明,涉6條傳播鏈。有專家認為全民檢測除找到個案,亦揭示目前追蹤漏洞、私家醫生警覺不足等問題。   10患者曾有病徵 5求醫不獲檢測 全民檢測至昨累計發現16宗新症,當中昨新增5宗;整體有11宗源頭不明,涉及6條傳播鏈(見圖)。有10名患者曾有病徵,當中5人求醫不獲安排測試,包括與外傭同住的年老夫婦。被衛生防護中心形容有「小型爆發」的大圍交通城內外均有傳播鏈,首名61歲患者(第4824宗)於6樓維修汽車,病發前曾與其後確診的保安及6樓員工交談。另一人曾到6樓倉庫;當中保安員的妻子經全民檢測確診,其後追蹤到丈夫與管理處其他人員互相傳染,當中再有一人傳予家人。 張竹君:可透過接觸追蹤截斷傳播鏈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昨公布的4宗源頭不明個案均由全民檢測找出,可透過接觸追蹤截斷傳播鏈,否則每日確診的全是有關連的個案,有可能造成假象。張竹君補充,一兩宗個案都可能引起爆發,呼籲市民即使病徵輕微亦要求診,但明白基於上班、自覺病徵不明顯等,市民未必會求醫,而全民檢測提供測試機會。她重申本港另有私家醫生、普通科門診派發樣本瓶、高危群組檢測等渠道。 許樹昌:揭示追蹤漏洞及私醫警覺不足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於檢測中心沙田源禾路體育館擔任組長,他認為全民檢測揭示本港現有三大問題,包括個案追蹤有漏洞,當中涉及患者能否記起過去曾接觸過何人、到過何地。其次是市民未有善用醫管局22間普通科門診派發樣本瓶措施,認為當局可加開門診數目,時間可更有彈性。另反映私家醫生警覺性不足,導致部分市民求診後不獲驗病毒,要到檢測中心採樣,而剛好全民檢測提供途徑,否則會在社區傳播病毒。 於東啟德體育館檢測中心做助理組長的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說,全民檢測好處是訓練一大批熟習採樣程序的輔助醫療人員。然而,他說有中心指令不清晰,有人不知可自備一級以上的外科口罩,導致採樣人員臨時被要求做面形測試及佩戴N95口罩。他認為工作人員應問清楚市民有否病徵,若有病徵便不得進入,否則會增加市民及採樣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此外,特首林鄭月娥、政務司長張建宗等官員昨到不同檢測中心視察。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稱有逾800人重複採樣,行為不屬違法。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新冠肺炎】中大:憂現隱形傳播鏈 無病徵嬰幼兒糞便檢測6確診 兩歲童持續36天驗出病毒

【明報專訊】醫學界關注無病徵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將病毒帶入社區,造成隱形傳播鏈。中文大學醫學院今年3月底至8月底,為2000多名由機場抵港、無病徵嬰幼兒完成糞便檢測,識別出6名確診患者,當中有兩歲幼兒的糞便樣本持續36天驗出病毒。另外中大昨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為衛生署指定群組做糞便檢測,對象為嬰幼兒,以及採集痰液或鼻咽樣本有困難的人如長者,目標為每日檢測2000個樣本。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