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月初,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直腸癌研究報告,引起廣泛討論。研究只包含12名病人,數據也很初步,追蹤時間6至25個月,為何出現廣泛迴響呢?因為研究結果實在太震撼,全部12名中晚期直腸癌病人,完成為期半年免疫治療後,所有患者(100%)的腫瘤完全消失,病人毋須做手術、化療或電療。
Read more
除腦部、眼部、鼻咽及甲狀腺之外,在頭及頸部位置出現的惡性腫瘤,一般會歸納為頭頸癌,當中相對較常見的頭頸癌為口腔癌及喉癌;較為隱蔽的下咽癌則較多是晚期才能發現,增加治療難度。醫生一般會按腫瘤生長的部位及期數,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此外,若能愈早發現腫瘤並治療,愈可提升存活率,因此建議大眾需多留意頭頸癌的4大警號,如有疑慮應及早求醫。
Read more
子宮頸癌(Cervical-cancer)是女性十大癌症之一,2018年子宮頸癌新症約580宗,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7位,比2017年上升兩位。要預防子宮頸癌,除了注射疫苗外,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即柏氏抹片檢查可以檢測到早期子宮頸細胞的不正常病變,及早發現能夠有助預防發展成為癌症。子宮頸癌成因HPV所致-病徵留意陰道異常出血-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表示,子宮頸位於子宮底部,連接子宮及陰道。
Read more
【明報專訊】20歲的志強3年多前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lymphoma),接受化療後已經完全康復,治癒機會極高。志強打算年底到海外升學,醫生建議馬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年前化療應該不會影響疫苗效力,疫苗本身亦不會影響淋巴癌康復。部分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如不幸同時感染新冠病毒,病情或會較嚴重;包括癌症、骨髓移植、器官移植、遺傳性免疫缺陷症、愛滋病毒感染、服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的病人。
Read more
【明報專訊】治療中晚期直腸癌,腫瘤已擴散至淋巴或入侵手術切緣及周邊器官,究竟手術先,定電療先?手術前是否必須接受磁力共振檢查?5至6星期長程電療或1星期短程電療,又如何抉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報告,2018年有2178宗直腸癌(連肛門癌)新增個案,新症個案按年上升。日常為不少直腸癌患者診治,綜合他們最常問的問題,逐一詳細解答。
Read more
【明報專訊】日常工作中接觸許多癌症病人及家屬,在診症過程中,大家經常問相同的問題:「醫生,有什麼食物我們需要避免?有什麼食物需要吃多一點?而又有什麼食物可能會引致癌症?」相信在很多病人心目中,飲食、進補及戒口是治療期間相當重要的一環。希望能給癌症病人及康復者一些建議,並澄清坊間一些謬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