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胃酸倒流症狀包括:胃酸湧上食道或喉嚨、火燒心……等。從事設計的阿強(化名)受胃酸倒流困擾,影響日常工作及休息。他嘗試過市面上的制酸藥物,惟情况時好時壞,於是前來求診。因他的症狀較嚴重,遂建議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並安排胃鏡檢查,發現他因胃食管反流病引致食道發炎。
Read more
【明報專訊】食道癌不是常見癌症,但相對其他癌症死亡率較高,而且病發率於高危群組特別高,故不能掉以輕心。其實大部分食道癌都有病徵,但因為病人不察覺,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機會。醫學界目前對食道癌成因未有定論,但以下5大高危因素不得不注意,尤其是有胃酸倒流,更應及早處理。根據香港癌症資料庫,2019年共有386宗食道癌新症,在本港最常見癌症中排第20位,男性較為普遍,有301宗;女性有85宗。長者病發比率一般較高,發病年齡由30多歲開始,最高峰為65至70歲。值得留意是,食道癌死亡率極高,於2020年導致318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2.1%。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10位。
Read more
口腔內出現白點或凸起物,一般都會被認為是痱滋而未有理會,然而這些「痱滋」如果超過兩星期仍未痊癒或好轉,就應該要特別留意,因為可能是口腔癌的先兆。至於口腔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以下5 S不得不知!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表示,口腔內其實分為不同部分,佔最大面積的是舌頭,其次是腮(即口腔黏膜的左右兩側),上顎、下顎(即口腔黏膜的上下兩側),以及牙根和牙床。上述位置都有機會癌變,統稱為口腔癌,當中最常見的是舌癌,佔整體口腔癌患者一半。在本港,口腔癌並非十大常見癌症,平均每年約有400宗口腔癌新症,當中一半,即約200宗為舌癌。
Read more
除腦部、眼部、鼻咽及甲狀腺之外,在頭及頸部位置出現的惡性腫瘤,一般會歸納為頭頸癌,當中相對較常見的頭頸癌為口腔癌及喉癌;較為隱蔽的下咽癌則較多是晚期才能發現,增加治療難度。醫生一般會按腫瘤生長的部位及期數,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此外,若能愈早發現腫瘤並治療,愈可提升存活率,因此建議大眾需多留意頭頸癌的4大警號,如有疑慮應及早求醫。
Read more
【明報專訊】吞嚥,對一般人來說是很自然和簡單的事。惟對於某些人來說,卻要透過很多訓練、協調和技巧,才能安全地飲食和吞嚥。這些患有吞嚥困難的人包括:中風、柏金遜症、認知障礙症、鼻咽癌患者等。吞嚥困難常見有以下3個等徵。吞嚥困難常見3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吞嚥困難的常見特徵包括:1.飲食時咳嗽或清喉-2.食物經常殘留在口腔內,感覺到食物「卡」在喉嚨-3.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
Read more
中風是當腦部血管閉塞或爆裂,令腦部細胞缺氧受損,患者有機會突然出現四肢癱瘓或麻痺、說話不清、視力模糊等。中風除了引發身體活動能力方面的後遺症,患者的吞嚥和說話能力亦可能有所影響,透過適當的言語治療復康訓練,有助改善患者的進食及溝通能力。首先了解吞嚥困難的3個常見徵狀。中風後出現吞嚥困難-注意3個常見徵狀-養和醫院言語治療師潘肇鋒表示,中風後不少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影響其生活質素。
Read more
不少上班族因為工作時間長、食無定時,加上壓力大,導致經常出現胃痛、胃脹、飽滯不適、火燒心等消化不良徵狀,如果徵狀持續可能需要接受胃鏡檢查找出原因。有醫生指出,持續胃炎(Gastritis)更會影響胃部消化功能,甚至演變成萎縮性胃炎,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引致胃炎的5大高危因素是什麼呢?什麼情况下才需要接受胃鏡檢查呢?
Read more
一旦不幸罹癌,部分病人、家人及照顧者或有兩極的飲食對策,有些人可能會瘋狂戒口,但亦有人會選擇積極進補,最終前者可能會令病人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後者或則體重急增,甚至變成肥胖。然而,上述兩個情况同樣會影響癌症治療的成效,甚至有機會令病情進一步惡化。有註冊營養師指出,維持正常體重對癌症病人尤其重要,現時可透過新一代的脂肪磅,定期監察身體的體脂,甚至細胞結構完整性等,從而調整飲食,以助提高癌症治療效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