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 女性3種常見炎症成因與徵狀 置之不理或引發不育、宮外孕等併發症?

女士們有沒有試過小便時有灼痛,又或陰部痕癢不適感覺,甚至出現異常分泌?這些徵狀是陰道炎、尿道炎抑或膀胱炎嗎?上述3種女性常見的炎症有何徵狀?成因跟性接觸、懷孕、更年期、個人衞生有沒有關係?有醫生指出,若屢次復發而未有適當治療,隨時可引發一連串的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可致宮外孕、不育,甚至誘發致命的敗血症。 Read more

【女性健康】 戴隱形眼鏡、化眼妝不當 損雙眼健康 5個護目方法 延緩退化由年輕開始

女士愛美,年輕時會開始化眼妝、戴隱形眼鏡,令眼睛更明亮動人,然而過量使用化妝品及配戴隱形眼鏡時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損害。當女士踏入中、老年,荷爾蒙水平轉變,淚水分泌會減少,視力亦會逐漸衰退……怎辦呢?愛護自己的靈魂之窗應由年輕開始,醫生建議5個護目方法,有助延緩退化。 Read more

【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一般尿道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致,背後無其他疾病引起,然而若頻繁復發,會演變成復發性尿道炎。年輕或年長女士可能跟其他健康問題或生活習慣有關,需從根源入手,以及更注重個人衛生,減低不斷復發的風險。 Read more

【女性健康】女士飲食營養不均 忽視缺鈣、鐵、鉀、維他命D問題 增骨質疏鬆、血壓升風險

社會物質豐富,營養不足?不會吧!原來女士們經常減肥或偏食,日常食肉少、吃蔬果又不足,會令身體缺乏鈣、鐵、鉀和維他命D等情况,導致出現容易攰、面青唇白及抵抗力下降等徵狀,甚至增加日後患上骨質疏鬆及血壓上升的風險。提醒女士們,正視營養不足,及時進「補」為上策。 Read more

更年期潮熱、雌激素減少 生理、心理不適因人而異 5個方法助你從容渡過

更年期是女性在人生中的必經階段,是自然過程而非「疾病」。由於更年期期間,卵巢功能衰退令雌激素下降,導致生理和心理均會產生變化,伴隨各種不適徵狀出現。因此女性應及早認識更年期,積極採取以下5個方法,從容面對及處理各樣徵狀,建議諮詢醫生意見及評估身體狀况,度身訂做治療方案。 Read more

【女性健康】 未到中年骨質疏鬆?女士失鈣易 營養師拆解3大補鈣謬誤 提供高鈣質餐單

本港骨質疏鬆症患者愈來愈多,不少人誤以為人到中年或老年才需要注重鈣質攝取,惟補鈣其實是愈早開始,效果愈好。建議應該從兒童及青少年時期開始,鞏固骨骼,減低日後出現骨折機會。女士們更應該格外注意,因女性儲存鈣質的上限較男性低,故骨質疏鬆較常見於女性。坊間對於補鈣有不同謬誤,以為攝取鈣質愈多愈好……營養師教你有策略地補鈣,另提供高鈣質餐單,不妨坐言起行。 Read more

【女性健康】 M痛原因 可能與子宮卵巢疾病、癌症等有關 及早求醫解除經痛困擾

個月都M痛?對大部分女性來說,每月M到的滋味何止是幾天的不方便,還有令人坐、立、睡不安的難受!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指出,多達九成女性都試過經痛,但勿視為正常現象 Read more

【念珠菌】 陰部痕癢難忍 求醫辨清念珠菌 5類情况女士容易受感染

女士陰部痕癢,小便灼痛,既難忍又折磨。問題很多時源於受念珠菌感染,屬婦女常見病症,原來有部分女士會在5類情况下較為容易受念珠菌感染。 一旦感染,需要用塞陰道藥物(塞藥)殺菌,不過,部分曾有患此病「經驗」的女士,可能會甫出現類似病徵,已旋即自行購買塞藥醫治。然而念珠菌種類不只一種,有強有弱,甚或是其他病徵相似的婦科疾病。若誤判或延誤醫治,有機會令病情惡化。還是及早求醫,對症下藥方為上策。 念珠菌常見於女性陰道 免疫力差細菌大量繁殖 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尹曦樂醫生表示,念珠菌感染於婦女極常見,每10個婦女就有7至8個曾經患此症。這種真菌住在女性陰道,多數女士本身已有此菌,當人的免疫力正常時,益菌、壞菌數量平衡,人體便不會受感染而發病;但當人體免疫力轉差時,細菌便有機會大量繁殖,造成感染。典型病徵為陰部痕癢紅腫,並同時有一些如豆腐渣般的分泌,小便時亦可能會有痛楚。   糖尿病人、孕婦易感染 服用抗生素可誘發念珠菌 部分女士會不斷受念珠菌感染,主要是免疫力差人士,如糖尿病人或正服用藥物壓抑免疫力女性,會較容易感染念珠菌;另外懷孕期間、服避孕藥人士都有較大風險;還有是女士因患傷風感冒而需服用抗生素後,會出現下陰痕癢,反映念珠菌感染亦可由抗生素誘發。   有念珠菌相關病徵 不等於感染念珠菌 當患者一再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相關病徵,很容易會掉以輕心,甚至直接到藥房購買塞藥自行醫治,但為什麼未必每次有效呢?尹醫生強調,出現跟念珠菌感染相關病徵,並不一定等同受念珠菌感染,或有機會由其他細菌引起,屆時塞藥便不會有效。因此病人求診時,醫生都會做檢查,抽取分泌物進行化驗,以確定感染是由哪種細菌引起,再對症下藥。 她又補充,即使是受念珠菌感染,亦可能是涉及不同種類,最常見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這種用普通念珠菌藥物就能對付,但如果是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其抗藥性較強,需用強效藥或其他種類藥物。   處方預防性塞藥 抗經常復發 一旦確診念珠菌感染,醫生一般會處方塞藥,有些高劑量(500mg)的,塞一粒就足以對付,至於低劑量(100-200mg)則需塞3至7日才能完成療程。如經常復發,就需要用口服藥,有2至3種可供使用,但需注意患者如在懷孕期間就不能用口服藥;對於經常復發患者,會考慮使用預防性塞藥,如有外陰痕癢,亦會處方藥膏外塗。 陰部痕癢或有臭味分泌物 即求醫檢查 尹醫生建議,即使無發現有異常分泌,女士一旦感到陰部痕癢,便應求醫檢查,同時留意外陰有否顏色改變,如變白、變紫或生出突起物,這可能是皮膚細胞病變;另外某些經性接觸傳染的感染亦可導致外陰痕癢,但分泌物會呈黃綠色及有臭味,或灰色帶腥味,同樣要從速求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女性健康】6個月純母乳餵養 母子雙贏

  【明報專訊】每年8月1至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從出生後1小時開始以純母乳餵養,直至滿6個月大,對嬰兒生長發育和健康最佳;之後可添加其他有營養的食物,同時繼續母乳餵養至兩歲或以上。   6個月純母乳餵養,不單是嬰兒能量和營養的主要來源,還可以防止腸道感染,同時較少出現超重和肥胖的問題。母親則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風險。世衛估計,母乳餵養每年可以避免2萬名婦女因乳腺癌而死亡。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乳房X光造影數碼化 更易偵測病灶

【明報專訊】又到兩年一度的乳房檢查,我雖身為乳房放射師,但跟常人一樣,都會想逃避。經常和女士們分享說,對發明乳房X光造影(Mammography)的外國醫生,既要感謝他救了千千萬萬的婦女,但更多婦女卻要受此痛苦的檢查所煎熬。   幸好時代的巨輪不停向前,近20多年科技躍進,雖然乳房仍離不開被夾,但痛苦已稍為減輕,影像更清晰可讓放射科醫生作出更詳盡及準確分析。近年3D造影的出現最令婦女受惠,夾的程度稍減之餘,也可避免因組織重疊而需增加拍照,減少被夾的次數。希望科技繼續幫助我們找到其他既準確又無痛的檢查,讓更多婦女得到乳癌篩檢的好處。   檢查方法互補不足 準確診斷 由於香港政府沒有推行全面乳癌篩檢,婦女需自己付錢。而所謂篩檢,是為沒有徵狀的人士做檢測,希望及早找出患者或有較高風險的人。東華三院於1990年開始的婦女普查計劃,提供大型乳癌篩檢服務,近年亦陸續有其他的乳健檢查計劃加入乳癌篩檢,漸漸受更多婦女接受。 隨着科技進步,乳癌篩檢包括乳房觸診、乳房X線攝影、超聲波、磁力共振等檢查方法,每項都有其獨特性,互補不足才能作出準確診斷。一般來說, 乳房觸診、乳房X光造影及輔助超聲波檢查,仍然是世界主流的常規篩檢早期乳癌的方法。 乳房X光造影是利用低劑量的X光,偵測各種乳房腫瘤、囊腫等病灶,有助發現早期乳癌,特別是早期乳癌伴隨的鈣化點,在篩檢早期乳癌仍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其他乳房影像檢查之間比較的標竿。超聲波能在偵測到陰影時,協助分析陰影的特性,如水囊、纖維瘤等。磁力共振則可以為高危的年輕女士作早期的乳癌篩檢,以及為有懷疑的病灶作更深入的檢查,然而需時較長及需要注射顯影劑,收費亦較高。   影像即時傳送、儲存及放大 早年的乳房X光造影是用菲林攝影,解像度及質素受到攝影及冲曬技術所局限,檢查時間亦因要等候冲曬而加長,更會有冲壞的危險。菲林的保存會受環境因素影響而不能長久,令審視及覆核新舊病灶時帶來困難。 2000年代,乳房X光造影全面數碼化,影像可以即時傳送、儲存及放大,後期加工令其更清晰,令病灶更容易偵測;再加上有電腦輔助偵測系統(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由軟體搜尋影像中可能是腫瘤的陰影、腫塊或鈣化點,在可疑區域做記號,提醒放射科醫生多加檢視。3D乳房X光造影更將乳房X光造影推向新領域,用同一放射劑量便能拍攝出多張一毫米的斷層影像,令以前乳腺組織重疊的問題迎刃而解,特別適合年輕及東方女性。 文:蕭永碧 (東華三院婦女健康普查部放射科項目經理、香港放射師學院院士) Read more